玉苍山
在今浙江苍南县西。主峰海拔921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平阳县:玉苍山“亦名八面山,山周百余里,跨峙八乡”。1981年析平阳置苍南县,因位于玉苍山之南而得名。
在浙江省苍南县城西。属南雁荡山。传山中有玉,故名玉仓山,后以谐音书作今名。主峰海拔921米。山体由花岗岩构成。多林木。山上法云寺存有大雄宝殿、观音阁等明代建筑。
在今浙江苍南县西。主峰海拔921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平阳县:玉苍山“亦名八面山,山周百余里,跨峙八乡”。1981年析平阳置苍南县,因位于玉苍山之南而得名。
在浙江省苍南县城西。属南雁荡山。传山中有玉,故名玉仓山,后以谐音书作今名。主峰海拔921米。山体由花岗岩构成。多林木。山上法云寺存有大雄宝殿、观音阁等明代建筑。
明洪武十六年 (1383) 置,属黎州安抚司。在今四川汉源县北建黎乡牛市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黎州守御千户所: 黑崖关,“ 《志》 云: 司西一路为黑崖关所辖,有黎州上七枝等蛮”。
在今云南江川县东北江城镇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5澂江府江川县: 部椿城在 “县 (今江城镇) 北二十里。昔蛮易昌所筑,元置双龙县于此。今为双龙乡”。按双龙县,《元志》 不载。
即七峰山。在今甘肃渭源县东北三里。《清一统志·兰州府一》:七峰山“亦名七圣山”。
在今江西永丰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吉安府永丰县:折波岭“在县西南百十五里。二山相连,延袤数十里”。
①即今江西南昌县(莲塘镇)东南三江镇。清置巡司于此,乾隆四十四年(1779)改置主簿。②在今湖北鄂州市西北三十三里三江口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武昌县:三江口镇,“《志》云:镇左通团风,右通七矶,三江合流
即陶丘。在今山东定陶县西南七里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: 济水 “又东径陶丘北。《地理志》 曰:《禹贡》 定陶西南有陶丘。陶丘亭在南,《墨子》 以为釜丘也”。并引 《竹书纪年》: “魏襄王十九年,薛侯来会王
即今福建莆田县北大洋乡。《清一统志·兴化府》:大洋寨“在莆田县西北八十里万山中,东至福清,西至白沙,南至仙游,北至永福,地当冲要。明万历十七年,箐寇曾廷邦等啸聚为乱,未几就擒,置巡司。本朝乾隆五十四年
即今浙江建德市东北胥溪。宋 《淳熙严州图经》 卷2建德县: 胥口江 “在州东二十五里。地名胥村,故以名水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0建德县: 胥口溪 “自胥岭发源,三十里至胥口,逆流十里达于江,亦谓之胥口
清雍正时置,属西宁办事大臣。为玉树四十族之一。驻牧地在今青海称多县。乾隆 《西宁新志》 卷19塞外贡马番族中有 “住牧匣乌地方称多族”。清末为玉树二十五族之一。
即今内蒙古鄂托克旗东南苏米图敖包。《清一统志·鄂尔多斯》: 特默图池 “在右翼中旗南一百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