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作斡尼路、禾泥路。元至元十五年(1278) 置,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在思陀部 (今云南红河县西南二十八里大新寨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红河、元阳、金平等县及建水县南部地。曾一度废入元江路。明洪武十五年 (13
即今广西乐业县东北逻西河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凌云县: “红水江为县北界……右受白朗塘、罗西塘水。”
余暨(今浙江萧山市)、余姚、余杭三县,古人习称三余。《水经·渐江水注》:“汉末,童谣云:‘天子当兴东南三余之间。’”宋王应麟《小学绀珠》卷2谓“三余”为余干(今江西余干县)、余姚、余杭。《方舆纪要》卷
在今湖南东安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永州府一》:石期江“源出零陵县(今永州市)黄华岭,东北流至石期市入湘”。
省称宗瓦。包括相近的宗洽 (即今大中巧)、瓦遮 (即今大瓦遮) 两部分。在今云南元阳县东南。清代为建水州辖十五勐之一,设掌寨。
唐开元后置羁縻州,属雅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泸定县境。北宋为钳泰州。后废。
即今广东从化市(街口镇)东北良口镇。清设流溪巡司于此。
即今广东番禺市西北谢村。民国 《番禺县续志》 卷5: 墟市有 “谢村墟”。集镇名。在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西北部。属前洲镇。人口1500。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等。有丝绸印染、印染机械、整染设备、机械制造等厂
在今江苏武进县东南八十里雪堰镇。清时移马迹山巡司驻此。
南朝梁太平三年(558)置,治所在江阴县(今江苏江阴市)。隋开皇九年(589)废。南朝梁太平二年(557年)置,治江阴县(今江苏江阴市)。属南徐州。辖境约当今江苏省江阴市一带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