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抵城
一名廖城。在今湖南慈利县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70澧州:白抵城“高千仞,四面绝壁,上广十余里。建炎间土寇廖彦据此为城”。
一名廖城。在今湖南慈利县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70澧州:白抵城“高千仞,四面绝壁,上广十余里。建炎间土寇廖彦据此为城”。
明洪武十年 (1377) 置,属顺昌县。即今福建顺昌县西北富文。清康熙三十八年 (1699)废。
北宋大观四年 (1110) 改瑕县置,为袭庆府治。治所即今山东兖州市。因在嵫山之阳,故名。金、元为兖州治。明洪武初省入兖州,十八年(1385) 复置,为兖州府治。成化七年 (1471) 改为滋阳县。古
明置,属固原州。在今宁夏海原县西北盐池乡东南老城。《方舆纪要》固原州:干盐池堡“在西安所西北,接靖远卫界,为州境设险处”。清以后废。
即今河北安新县西南同口镇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7安州图:东南有同口村。
即今云南安宁市西南二十二里县街乡。元、明时为三泊县治。集镇名。在云南省安宁市中南部。县街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970。因曾设县,且为县治,故名。主产稻、玉米、小麦、蚕豆,并产烤烟、药材、香叶、水果等。开
清光绪二十年 (1894) 置,属台北府。治所即今台湾省桃园县西南大溪镇。二十一年 (1895)被日本侵占,厅废。清光绪二十年(1894年)析淡水县地置,治大嵙崁(今台湾桃园县南大溪镇)。属台北府。辖
清乾隆四十一年 (1776) 置,属懋功厅。在今四川金川县南河西乡。
即斯榆国。或称徙国。在今四川天全县东南始阳镇。《三国志· 蜀书 ·张嶷传》: “又斯都耆帅李求承,昔手杀龚禄,嶷求募捕得,数其宿恶而诛之。”
亦作邛崃山。即今四川荥经县与汉源县分界之大相公岭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严道县:“邛来山,邛水所出,东入青衣。”《元和志》卷32荣经县:邛来山“在县西五十里。本名邛笮山,故笮人之界也。山岩峭峻, 出竹高节
原名万胜门。俗称大北门。又名柳门。即江陵城 (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) 北门。清名拱极门。北上中原的驿道经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