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桑郡
唐南诏置,属弄栋节度。治所在石桑弄(今云南楚雄市西五十里紫溪)。宋大理属威楚府,后改白鹿郡。
南诏置,治今云南省楚雄市。大理国废。
唐南诏置,属弄栋节度。治所在石桑弄(今云南楚雄市西五十里紫溪)。宋大理属威楚府,后改白鹿郡。
南诏置,治今云南省楚雄市。大理国废。
在今四川大足县城南五里南山上。为宋代道教摩崖石刻群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61昌州: 南山“在大足县南五里。上有龙洞醮坛,旱祷辄应。淳化二年供奉官卢斌平蜀余贼任秀等,斌率兵顾昌州南斗山,南山最高,望眼阔远
即今安徽涡阳县东南高炉乡。民国 《涡阳风土记》 卷2: 高炉集 “属柳桥堡,东偏南二十五里……有弘治寺”。
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属思州。治所在今贵州德江县南。贞观八年 (634) 改属费州。《寰宇记》 卷121费州城乐县: “始筑城,人歌午之,遂以为名。”后废。古县名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,治今
1934年8月西北革命根据地由延川县西部析置,治永平镇(今陕西延川县西北永坪镇)。1935年1月改名延川县。旧县名。陕甘苏区设。1935年初由陕西省延川县西部析置,治今延川县永坪镇。寻即仍并入延川县。
南宋绍兴九年 (1139) 升茶陵县置,属荆湖南路。治所即今湖南茶陵县。元初废军为县。南宋绍兴九年(1139年)升衡州茶陵县(今属湖南)为军,以知县兼军使,属衡州。辖境相当今湖南省茶陵县、炎陵县地。元
明洪武二十年(1387)置,为大宁都司(次年改名北平行都司)治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北大明城。永乐元年(1403)徙废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西大明镇。为大宁都司(次年
在今河南南召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1南召县“矾山”条下:“又县西南二十里有天子望山,相传汉光武尝登此以望南阳。因名。”
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北虎丘山上。《吴地记》:剑池“旁有石可坐千人,号千人石”。
一名黄城山。在今河南叶县西南。《水经·水注》: “叶县有方城。 郭仲产曰: 苦菜、 于东之间有小城,名方城,东临溪水。寻此城致号之由,当因山以表名也。苦城即黄城也。”
在今江苏南通市西北唐闸镇。《清一统志·通州》: 唐家闸 “在州西北十五里。明隆庆初筑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