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石楼山

石楼山

①在今山西沁水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3沁水县:“石楼山在县城南, 山下有濯缨泉,流入杏谷水。”《清一统志·泽州府》:石楼山“在沁水县西南里许,俯瞰县城, 山石崚嶒,望之若楼台状”。

②又名通天山。在今山西石楼县东南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蒲川水出石楼山,南径蒲城东。”即此。石楼县以此名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承圣三年(554),北齐文宣帝高洋自离石道讨山胡,大破之,“遂平石楼。石楼绝险, 自魏世所不能至,于是远近山胡莫不慑服”。

③即今山西兴县东北石楼山。《清一统志·太原府》:石楼山“在兴县东北五十里。峭壁孤峰,高百余丈,四面不可梯。唯向北一小径,迂回可达峰头,俯视群山,若培��然”。

④在今浙江义乌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义乌县:石楼山“在县东二十八里。一名白岩山。四面孤绝,东西两岩相峙,远望若浮图,层级高下,类重楼复阁”。

⑤一名楼观山。在今陕西周至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安府一》:石楼山“在盩厔县东南三十七里。峰峦层叠,形势如楼”。


又称通天山。在山西省石楼县东南,与黄云山相连,县以山名。《水经注》:“蒲州水出石楼山。”《资治通鉴》:东汉永和六年(141年),“夏,使匈奴中郎将张耽、度辽将军马续率鲜卑到谷城,击乌桓于通天山,大破之”。胡三省注:“通天山即石楼山也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唐模镇

    即今安徽黄山市徽州区北潜口乡东塘模。清道光 《徽州府志》 卷2: 歙县二十一都有塘模村。民国 《歙县志》 图: 西北较大村镇有唐模。

  • 白石村

    即今福建长汀县治汀州镇。唐大历四年(769)汀州及长汀县自东坊口(今长汀县东北东街)徙治于此。

  • 楚皇城

    在今湖北宜城市东南十五里。春秋时为鄢国都。楚灭以为邑。昭王徙都于此。在湖北省宜城市东南郑集高岗之上。北溯襄阳,南望荆州,西距蛮河10千米,东离汉江6千米。为春秋时期楚昭王避吴难迁都之处。春秋时可能为鄢

  • 感驮岩

    在今广西那坡县北里许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1镇安府: 感驮岩在 “府西四百五十里。岩周二十余丈,内有石柱如盘,亦名盘石。岩侧有镇安峒,宋、元时镇安旧治”。

  • 涂家埠镇

    即今江西永修县治 (涂家埠镇)。清同治 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14: 建昌县东南有涂家埠。1948年永修县自艾城迁驻于此。

  • 南新城郡

    南齐改新城郡置,属梁州。治所在房陵县 (今湖北房县)。梁复为新城郡。

  • 代来城

    又称悦跋城。即今内蒙古东胜市西大成梁古城。《晋书·赫连勃勃载记》:“父卫辰入居塞内,苻坚以为西单于,督摄河西诸虏,屯于代来城。”即此。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西北。《晋书·赫连勃勃载记》:父卫辰,“

  • 琴江

    在今广东紫金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永安县: 琴江“在县东。有二源,皆出县东九十里之琴岭,分为南北,合而为神江 (琴江)。亦曰神冈水”。东北流为梅江。

  • 宜春观

    西汉武帝时建,在今陕西户县西南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 涝水 “北径汉宜春观,又北径鄠县故城西。……合美陂水。水出宜春观北,东北流注涝水”。《清一统志 · 西安府一》: 宜春观 “在鄠县西南。…… 《县志

  • 长宁千户所

    明洪武初置,属湖广都司。治所在今湖北秭归县西北归州镇南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