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碌镇
即今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。1961年昌江县迁治于此。1987年改设昌江黎族自治县。
在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中部、石碌岭北麓、石碌河两岸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285平方千米。人口7.4万,大部分为黎族。镇人民政府驻石碌,人口1.6万。清乾隆年间曾开采铜矿。因石碌河水含有铜矿,氧化变绿,因绿与碌同音,故名石碌。1961年始为昌江县治。1987年置镇。2002年太坡镇并入。产稻、甘蔗、西瓜等。有海南铁矿、机械维修等厂。石碌—三亚铁路的起点站。225国道经此。
即今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。1961年昌江县迁治于此。1987年改设昌江黎族自治县。
在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中部、石碌岭北麓、石碌河两岸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285平方千米。人口7.4万,大部分为黎族。镇人民政府驻石碌,人口1.6万。清乾隆年间曾开采铜矿。因石碌河水含有铜矿,氧化变绿,因绿与碌同音,故名石碌。1961年始为昌江县治。1987年置镇。2002年太坡镇并入。产稻、甘蔗、西瓜等。有海南铁矿、机械维修等厂。石碌—三亚铁路的起点站。225国道经此。
亦名针匠店。即今四川仁寿县东南六十五里钟祥镇。清同治 《仁寿县志》 卷1: “针匠店更名钟祥场。”
唐贞观元年 (627) 废端源县置,属茂州。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。二年改置涂州。
即须句。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。《左传》: 僖公二十二年 (前638),“伐邾,取须句,反其君焉”。《公羊传》 作 “须朐”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: “济水又北径须朐城西,城临侧济水,故须朐国也。”
即隋通远市。为隋唐东都三市之一。在今河南洛阳市隋唐故城洛水之北。唐仍称为北市。
岛名。《史记· 秦始皇本纪》: 二十八年(前219),“遣徐市以童男女数千人,入海求仙人”。《正义》 引 《括地志》 云: “亶洲在东海中,秦始皇使徐福将童男女入海求仙人,止在此洲,共数万家,至今洲上
清置,属松潘厅。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北七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 松潘厅》: 黄胜关 “在厅西北。漳腊营西北四十里,关外即西夷地。大江由此流入。今有官兵戍守”。
古水名。由今河北石家庄市东流,经栾城县北、辛集市南,东流入故漳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真定国绵曼县: “斯洨水首受太白渠, 东至入河 (按: 指漳河)。” 《水经· 浊漳水注》: 斯洨水“
即文翁学堂。在今四川成都市文庙前街第四中学处。《宋史·蒋堂传》:“庆历初,诏天下建学。汉文翁石室在孔子庙中,堂因广其舍为学宫,选属官以教诸生,士人翕然称之。”即此。
在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宁安府:东清铁路有“牡丹江站”。
亦称马面关。在今云南腾冲县东北隅与保山市间,高黎贡山山脊。明、清为腾越九隘之一。光绪《腾越厅志》卷2:“曰马回者,言其山险,马至此而回也。今马面关即马回之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