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礉
在今河南南阳市附近白河中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1南阳府南阳县:石礉“在府城外三里。淯水环流,为一城之胜,礉以御水患而障城郭。向甚坚完,后渐毁坏。今甃石犹存”。
在今河南南阳市附近白河中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1南阳府南阳县:石礉“在府城外三里。淯水环流,为一城之胜,礉以御水患而障城郭。向甚坚完,后渐毁坏。今甃石犹存”。
又作惤县、 县。 西汉置, 属东莱郡。 治所在今山东龙口市东南。 据许慎 《说文》: “㡉, 布也, 出东莱。” 县以㡉布得名。 东汉为侯国
唐天宝元年(742)改古州置,治所乐预县(在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境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三江、贵州从江等县地。乾元元年(758)复为古州。
在今河北高碑店市东南。源于今市东南十五里龙堂村,有泉数派,合而为一,东南经新城镇,南流入白沟河。《清一统志·保定府二》: 紫泉河,“相传元泰定中,水色一夕忽紫,故名”。
在今贵州从江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黎平府西山阳洞长官司:大岩江“在司(今西山镇)南。源出大岩山,东南流入福禄江”。
隋大业间置,为明阳郡治。治所在今贵州德江县西北。唐贞观后废。古县名。隋大业中置,治今贵州省德江县西北。为明阳郡治。唐贞观后废。
隋大业初改昭丘县置,属南郡。治所在今湖北当阳市东。寻废。
即今江西临川市西铜山。《寰宇记》 卷110抚州临川县: 峨峰山 “在县西四十里。出铜,因号铜山,天宝六年敕改为峨峰山”。
北宋开宝五年 (972) 改悦城县置,属端溪县。即今广东德庆县东南八十里悦城镇。在广东省德庆县东南部、西江下游北岸。面积221平方千米。人口3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悦城,人口 4900。 西晋元康年间悦
在今湖北黄梅县南,长江北岸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九江府: 封郭洲堤在 “府东北十里。隆庆中,邑令俞汝为筑堤,自李家口起,至小池口一带,绵亘三十余里。民田三万六千亩,及南昌、九江、蕲州之屯田,皆藉此堤以
①战国时邑,在今江苏铜山县东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15徐州彭城县: 雍门城 “在县东南五十里。按桓谭 《新论》 云: 雍门周弹琴见孟尝君。此盖其所居也”。②在今陕西咸阳市南。《汉书·外戚传》: 孝武钩弋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