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寿山
即今新疆乌鲁木齐市西南郊之雅玛里克山。清 《三州辑略》: 福寿山 “在巩宁城南里许,……每见云雾迷漫,夏必雨,冬必雪,俗称灵应山。西向建龙王庙 一座,山腰开渠宛转如带”。宣统 《新疆图志》 卷61 《讯鲜录》 云: “福寿山即雅玛里克山。由朱勒都斯山分支东趋二百余里府城西里许,屹然而止。案此山,俗谓之妖魔山,妖魔者雅玛之转音。盖雅玛里克山直趋东北,故通称也。”
即今新疆乌鲁木齐市西南郊之雅玛里克山。清 《三州辑略》: 福寿山 “在巩宁城南里许,……每见云雾迷漫,夏必雨,冬必雪,俗称灵应山。西向建龙王庙 一座,山腰开渠宛转如带”。宣统 《新疆图志》 卷61 《讯鲜录》 云: “福寿山即雅玛里克山。由朱勒都斯山分支东趋二百余里府城西里许,屹然而止。案此山,俗谓之妖魔山,妖魔者雅玛之转音。盖雅玛里克山直趋东北,故通称也。”
在今山东菏泽市东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3曹州: 菏山 “以近菏泽而名。《旧志》 云,菏水源出于此”。
在今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东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2思南府沿河祐溪长官司: 鬼岩山在“司东十里。高百丈,延袤二十余里,为江东诸山之望”。
一作七股尖。在今安徽绩溪县东三十里,南接歙县界。明弘治《徽州府志》:一山并列七峰,峭拔可爱,中一峰崇耸如阖门之状,常有云雾缭绕。
在今安徽萧县西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萧县:朱珊泊“在县西十里。即朱珊渡也”。
清雍正六年(1728)置,属建昌中营。治所在今四川布拖县(特木里)。
唐置,属羁縻悦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境。后废。
蒙古至元二年 (1265) 改陵州为县,治所即今山东德州市。三年 (1266) 复为陵州。明洪武元年 (1368) 降为陵县,属济南府。永乐七年(1409) 移治德州故城,即今山东陵县。民国初属山东东
今吉林、黑龙江两省的松花江。辽、金时称为鸭子河。亦称混同江。《辽史·圣宗纪》: 太平四年 (1024) “诏改鸭子河曰混同江”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 上京路: “水有按出虎水、混同江、来流河、宋瓦江、鸭子
指今山西代县西北雁门关所在陉岭以北地区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咸和二年(327),“后赵中山公虎击代王纥那,战于句注陉北”。古地区名。指今山西省代县西北雁门关所在陉岭以北地区。东晋咸和二年(327年),后
在今云南双柏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6嘉县: 卜门山在“县(治今嘉街)东北三十里。高可千仞,最为险峻。《志》云,即楚雄峨碌之支也。高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