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州路
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改福州为路,属福建行省,后属江浙行省。治所在闽县、侯官县 (今福建福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福建尤溪县北尤溪口以东的闽江流域和屏南、福安、福鼎等市县以东地区。至正二十七年 (1367) 朱元璋改为福州府。
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改福州为路,治闽县、侯官县(今福建福州市),属福建行省,后属江浙行省。辖境相当今福建尤溪县北尤溪口镇以东的闽江流域和屏南、福安、福鼎等市县以东地区。至正二十七年(1367年)朱元璋改为福州府。
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改福州为路,属福建行省,后属江浙行省。治所在闽县、侯官县 (今福建福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福建尤溪县北尤溪口以东的闽江流域和屏南、福安、福鼎等市县以东地区。至正二十七年 (1367) 朱元璋改为福州府。
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改福州为路,治闽县、侯官县(今福建福州市),属福建行省,后属江浙行省。辖境相当今福建尤溪县北尤溪口镇以东的闽江流域和屏南、福安、福鼎等市县以东地区。至正二十七年(1367年)朱元璋改为福州府。
①在今江苏句容县北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7:戍山“在句容县北六十里。周回一十一里,高一十五丈,北临大江。俗传沈庆之屯兵于此,因以戍名”。②在今浙江长兴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1长兴县:戍山在“县西三里,
在今湖北京山县西南。《左传》: 定公四年(前506),吴伐楚,“左司马戍及息而还,败吴师于雍澨”。即此。
又名邹家口。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黄河渡口。《旧五代史·梁书·末帝纪下》:龙德三年(923),“王彦章弃邹口复至杨刘”。
清嘉庆初建。即今陕西汉阴县东南二十里涧池镇。
一名白云径。在今江苏溧阳市东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8:白云渡“在溧阳县东十里。清沏可玩,东流入荆溪”。
亦作雁谷。在今青海湟源县西。《后汉书·邓训传》:章和年间,“训因发湟中秦、胡、羌兵四千人,出塞掩击迷唐于写谷”。李贤注:“《东观记》写作雁。”
隋开皇八年 (588) 改阳平县置,属魏州。治所即今山东莘县。开皇十六年 (596) 为莘州治。大业初改为莘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八年(588年)改阳平县置,治今山东省莘县。属魏州。十六年为莘州治。大业初
西魏大统十六年(550)置,属城阳郡。治所在今湖北云梦县。《寰宇记》卷132云梦县:“于云梦古城置云梦县,因以为名。”隋属安陆郡。唐属安州。北宋熙宁二年(1069)废。元祐初复置,属德安府。南宋绍兴七
①在今江苏靖江市南十里,长江北岸炮台圩。长江自泰兴市东南而来,过此折向东北,形势险要,江面亦最窄。旧设有炮台防守,与江南岸江阴黄田港炮台遥相对应,相距仅六里余,为江路咽喉。②即今江苏南通市西长江滨之天
俗称哈达门。在今北京市东城区南部东单南。明、清京师城门之一,为南墙东门。明初名文明门,正统四年 (1439) 改为崇文门。明、清均在此设关税衙门。1965年拆除城楼及城墙。区片名。在北京市崇文区北部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