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今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。清雍正十二年(1734)于此置三角独山州州同。1913年改为三合县。1941年与都江县合并,改设三都县。1956年改为三都水族自治县。
唐时建,在今甘肃永昌县城北二里。俗称油神宫,依冈为屋,山水环绕,为游览之地。寺早毁,今存金川寺塔 (一名观河楼塔)。
①又名柴汶。即今山东新泰市西北之小汶河,西流至泰安市南大汶口入汶河。《左传》:昭公二十六年 (前516),“齐师围成。成人伐齐师之饮马于淄者”。杜注: “淄水出泰山梁父县西,北入汶。” 《水经·汶水注
清光绪三十四年(1908)析阿鲁科尔沁及扎鲁特左、右翼三旗地置,属赤峰州。治所即今内蒙古开鲁县。1914年划归热河特别区,1928年属热河省。伪满时为兴安西省省会。1949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。
北宋置,属邕州。在今广西靖西县东南八十里岳圩镇 (频峒隘)。有外委驻守。北宋置,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东南频峒圩。
唐置,属凉州。在今甘肃民勤县东北白碱湖南一带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四》 凉州:“西北五百里有白亭军,本白亭守捉,天宝十四载为军。”在今甘肃省民勤县东北。因白亭海得名。唐长安元年(701年)凉州都督郭元振置
又名鄢水、夷水。即今湖北西北部蛮河。为汉水支流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 “夷水,蛮水也。桓温父名夷,改曰蛮水。” 《资治通鉴》: 唐建中二年(781),“ (梁) 崇义遣其将翟晖、杜少城逆战于蛮水,(李)
在今广东阳江市南海陵岛附近。《元史·张弘范传》: 至元十六年 (1279),弘范攻占崖山,“ (张) 世杰走交趾,风坏舟,死海陵港”。即此。
一作乐门镇。即今甘肃武山县东三十里洛门镇。《清一统志·巩昌府二》: 落门镇 “在宁远县东三十里。亦曰小落门”。以伏羌县有大落门,故名。
一作许落市。在今湖北云梦县北十四里陈里村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德安府云梦县:“绍兴七年移治仵落市。十八年复旧。”在今湖北省云梦县北。南宋绍兴七至十八年(1137—1148)为云梦县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