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禾丰镇

禾丰镇

即今四川简阳市东五十里禾丰镇。民国《简阳县志》卷2:禾丰场,“《采访册》按:《乾隆志》作火峰,《咸丰志》作禾丰,距城五十里。《乾隆志》:创建(于)清初”。


(1)在江西省于都县中南部。面积130.7平方千米。人口5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禾丰圩,人口500。以寓“五谷丰登”之意得名。1950年属利邦等乡。1958年设禾丰公社,1984年改乡,1994年置镇。为县粮食重点产区,并产珍珠粉和柑橘。有水泥、石灰、钨砂、陶器等厂及林场、茶场、渔场等。于盘公路经此。(2)在四川省简阳市东部。面积85平方千米。人口4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禾丰,人口 5000。清初名火风铺,咸丰年间喜获丰收更今名。1949年设禾丰乡,1961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,1985年置镇。1992年接龙、碑垭、潮水三乡并入。产棉花、油菜籽、甘蔗、柑橘等。特产红花。有酿酒、印刷、水电、建材、造纸、玛钢、农副产品加工等企业。通公路。(3)在四川省什邡市东南角。面积27.8平方千米。人口2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禾丰,人口 5500。清嘉庆时建场,取“人寿禾丰”之意得名。1949年设禾丰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1988年置镇。有畜产品加工、化肥、机砖、花炮等厂。盛产烟叶,特产双芯藠头。有公路与广木公路相接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龙兴县

    唐神龙元年(705)改中兴县置,属汝州。治所即今河南宝丰县。北宋熙宁五年(1072)废。元祐元年(1086)复置,宣和二年(1120)改为宝丰县。古县名。唐神龙元年(705年)改中兴县置,治今河南省宝

  • 火儿赤纳

    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之乌力吉沐沦河。《元史·特薛禅传》:太祖成吉思汗谕按陈弟大忽曰:“哈老温迤东,涂河、潢河之间,火忽赤纳庆州之地,与亦乞列思为邻,汝则居之。”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、阿鲁科尔沁旗境内

  • 普城县

    唐末改黄安县置,属剑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剑阁县南一百二十里王河镇。宋作普成县。元至元二十年 (1283) 废入普安县。

  • 池河营

    即今湖南凤凰县西北六十里得贺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麻阳县“鸦剌关”条下:“宣德六年,镇筸砦苗叛,总兵萧绶讨之,夺其池河营。”即此。清置游击把总领兵驻防。

  • 甘肃监军司

    西夏置,为十二监军司之一。治所在甘州(今甘肃张掖市)。以辖甘、肃二州而得名。后废。西夏十二监军司之一,以辖甘、肃两州得名(“甘肃”之名以此为最早)。治甘州(今甘肃张掖市)。

  • 钟 (鐘) 台 (臺) 山

    又名钟山、桃花尖山。在今湖北咸宁市东南六十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112永安县:钟台山“在县东南一百里。上有桃花洞,即李邕读书之所,石室见存。上有石台,台上有石钟,或时自鸣,远近皆闻”。

  • 西汤镇

    北宋置,属铜鞮县。在今山西沁县西北四十里西汤乡。

  • 西藏

    在我国西南部。北面与新疆、青海接壤,东面与四川、云南接壤。西面及南面分别与巴基斯坦、印度、尼泊尔、锡金、不丹、缅甸等国家为邻。面积120万平方公里。古为羌、戎地,唐、宋为吐蕃地,元代为宣政院管辖的乌思

  • 昆夷

    ①即犬戎。殷、周时期,游牧于泾、渭流域,今陕西彬县、岐山一带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文王事昆夷。” 即是。②即绲夷。在今甘肃陇山以西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 “文王事昆夷。”

  • 白洋淀

    又名西淀。在今河北安新县南。《宋史·河渠志五》:“有白洋淀。”《清一统志·保定府二》:白洋淀“在新安县南二十里。周六十余里。南高阳、西安州、东任邱、北新安、东北雄县五州县环之,而新安十数村居其中,古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