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山
即登科山的简称。在今福建惠安县西侧。
旧称登高山。在福建省惠安县城西郊。包括螺山、火山,方圆10多里。南宋嘉熙年间,县令郑清子勒“登科山”三字于悬崖,遂易名科山,亦名高士峰。有石径逶迤,可登绝顶。山上有宋、明及近代摩崖石刻20多方。山腰有喜雨、志灵、登云等亭。山顶有科山寺,始建于宋,明清重修扩建。寺东有马军神殿、关圣殿、文昌阁,西有三宝殿、观音堂、潜云楼,两侧有溯宇亭、滨侨阁以及文物陈列室、图书室、花园、僧房等。山麓有建国后兴建的“治山治水纪念碑”。
即登科山的简称。在今福建惠安县西侧。
旧称登高山。在福建省惠安县城西郊。包括螺山、火山,方圆10多里。南宋嘉熙年间,县令郑清子勒“登科山”三字于悬崖,遂易名科山,亦名高士峰。有石径逶迤,可登绝顶。山上有宋、明及近代摩崖石刻20多方。山腰有喜雨、志灵、登云等亭。山顶有科山寺,始建于宋,明清重修扩建。寺东有马军神殿、关圣殿、文昌阁,西有三宝殿、观音堂、潜云楼,两侧有溯宇亭、滨侨阁以及文物陈列室、图书室、花园、僧房等。山麓有建国后兴建的“治山治水纪念碑”。
①在今江西永修县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25南康军:凤栖山在“在建昌,今名同安山。有崇胜院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4南康府建昌县:凤栖山在“县(治今艾城)西十五里。山势旋伏,状如栖凤”。《清一统志·南康府一》
亦作朗噶孜、那噶尔孜、拉噶孜、纳噶尔宗、浪卡子宗。即今西藏浪卡子县。清乾隆 《卫藏通志》 卷4《程站》: “白地至亚喜尖,或挞鲁尖,浪噶子宿,计程一百五里。”
唐天宝元年(742)改义州置,治所在龙城县(后改岑溪县,在今广西岑溪县东二十里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岑溪县地。乾元元年(758)复为义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以义州改置,治龙城县(今广西岑溪市东)。辖境
即马跑泉。在今广西宁明县东明江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1思明府:太子泉“在府治(今明江镇)西。《志》云:元镇南王讨占城, 师还思明,士卒饮明江水而病,祷于神, 马跑泉涌,味甘美,汲之不渴,因甃为井,亦名
在今福建福安市北。明嘉靖 《福宁州志》 卷2 《山川》 福安: 扆山 “在县治后,为县主山,形如负扆,故名”。
即今辽宁开原市西北马仲河。亦名马桩河。明《全辽志》卷1:马鬃河在“城(开原老城)西二十里。……西南流入大清河”。《清一统志·奉天府一》:马鬃河“在开原城(老城)西二十里。源出吉林界雅秦峰,西南流入县境
在今湖南吉首市西南八里。清光绪 《湖南通志》 卷30有 “鸦溪汛”。“鸦溪胜迹” 昔为乾州八景之一。在今湖南省吉首市东北。清时置兵戍守。
即鱼河。今内蒙古达拉特旗东母哈日沟 (或译为木呼尔沟)。
即今广西崇左县东北左州镇。明正德十五年(1520)迁左州治此。
在今广东连州市南。《水经·洭水注》:“洭水又东南流,峤水注之。水出都峤之溪,溪水下流历峡南出,是峡谓之贞女峡。峡西岸高岩名贞女山,山下际有石如人形,高七尺,状如女子,故名贞女峡。古来相传有数女取螺于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