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秦始皇陵兵马俑丛葬坑

秦始皇陵兵马俑丛葬坑

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十里秦始皇陵东侧三里处。1974年春村民打井时发现。据发掘得知,这是一个以战车、步兵相间排列的长方形军阵,武士俑、陶马与真人、马大小相似,总数有六千多个,可谓阵容强大。1976年又在一号坑的东端北侧发现二号坑,经发掘,是以战车和骑兵为主的曲尺形军阵,有战车八十九乘,驾车和骑乘陶马四百余匹,各种武士俑九百余件。后来又在一号坑西端北侧发现三号坑,出土驷马战车一乘,武士俑六十八件。现已在一号坑建起长200多米、宽70米、钢架拱跨度67米的拱形展览厅。1979年建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。


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东侧1.5千米处。1974年春当地农民打井时发现。据钻探得知丛葬坑有三个,以1974年发现的一号坑最大,东西长230米,南北宽62米,深5米左右,分长廊和11条过洞,中置有与真人马大小相同的武士俑和拖战车的陶马6000多个,排成方阵。武士俑分成步、弩、车、骑四个兵种,手各执弓、箭、弩及青铜戈、矛、戟等实战兵器,或负弩前驱,或御车策马,面向东方。二号坑呈曲尺形,系由骑兵、战车、步卒、射手等混编的阵列。三号坑平面呈凹字形,内有战车一乘,卫士俑68个,亦有武器,似为军旅中的统率机构。现已在一号坑上建起长200多米,宽70米,钢架拱跨度67米的拱型展览厅。1979年建立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。1980年12月,秦始皇陵西侧出土了两组彩绘铜车马。每辆车配四匹马,雕镂精致,金碧辉煌。经修复后在秦俑博物馆展出。1994年3月开始清理发掘二号坑,出土了陶俑立射俑、跪射俑等70余件,还有珍贵的陶俑驷乘车。现已对外开放,供游人参观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,已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。

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丛葬坑


猜你喜欢

  • 精河

    一名晶河。在今新疆精河县境。源出精河县南婆罗科努山,北流入艾比湖。乾隆 《西域图志》 卷25: 晶郭勒 “源出孔道南三十里天山下,三源合而北流,入布勒哈齐淖尔”。清徐松 《西域水道记》 卷3:晶河,“

  • 南越

    西汉高帝四年 (前203),南海龙川令赵佗自立为南越武王,十一年 (前196) 遣陆贾立佗为南越王,高后时自号为南越武帝,都番禺 (今广东广州市)。《史记·南越列传》: “ (佗) 以兵威边,财物赂遗

  • 渡船铺

    亦名宋江渡。即今四川兴文县 (中城镇)。《明史·程信传》: 成化三年 (1467),戎县山都掌族反,分兵征讨,“巡抚四川都御史汪浩、参将宰用由渡船铺”。即此。

  • 悉唐县

    唐置,属当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。《寰宇记》卷81悉唐县:“置在悉唐川”,因名。显庆元年(656) 为悉州治。咸亨元年(670) 移州治左封县。三年(672) 于县侨置翼州,仪凤元年(676)于县置

  • 纪南城

    即春秋战国时楚国郢都。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(故江陵县城)西北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江陵县注引《荆州记》:“县北十余里有纪南城,楚王所都。”《水经·沔水注》:“江陵西北有纪南城,楚文王自丹阳徙此。”《晋

  • 菖蒲涧

    一名甘溪。在今广东广州市东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57广州南海县: 菖蒲涧 “一名甘溪。裴氏《广州记》: 菖蒲生盘石上,水从上过,味甘冷,异于常流。《南越志》: 昔交州刺史陆允之所开也,至今重之。每旦辄倾

  • 董卓垒

    在今山西平定县东北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乐平郡石艾县有 “董卓城”。《元和志》 卷13广阳县:董卓垒 “在县东北八十里”。并引 《水经注》 曰: “泽发水出董卓垒东。” 《明一统志》 卷19太原府: 董

  • 亭劝县

    唐贞观七年 (633) 置,后属羁縻笮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红原、马尔康县境。后废。

  • 大步江

    在今湖南永兴县东北七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郴州一》:大步江“源出兴宁县界山冈岭,西北流入县界,又西北合潦溪、清溪二水,入衡州府安仁县界,名永乐江”。

  • 龚滩

    在今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北一百八十里龚滩镇西乌江中。为乌江中险滩之一。清同治《酉阳直隶州志》卷2: 龚滩 “黔江滩也,大江之中,横排巨石,大者如屋,小者如牛,激水雷鸣,惊涛雪喷,舟楫不能上下,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