积布山
在今湖北武穴市西北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江水又东径积布山南,俗谓之积布矶,又曰积布圻,庚仲雍所谓高山也,此即西阳、寻阳二郡界也。” 《元和志》 卷27广济县: 积布山 “南临大江,垒石壁立,形如积布,故以为名。俗谓之积布矶”。
在今湖北武穴市西北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江水又东径积布山南,俗谓之积布矶,又曰积布圻,庚仲雍所谓高山也,此即西阳、寻阳二郡界也。” 《元和志》 卷27广济县: 积布山 “南临大江,垒石壁立,形如积布,故以为名。俗谓之积布矶”。
北周置,为亭州治。治所在盐水县 (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二百里清江北岸)。隋开皇初废。北周置,治盐水县(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部、恩施县东北部、巴东县南部。隋
即今云南马关县西南古林箐乡。深林丛竹,亘数十里,为滇边要害。民国《马关县志》卷1:古林箐在县西南一百八十里。
北宋置,属邕州左江道。治所在今广西龙州县东南八角乡。元废。
①又名洛涧。即今安徽淮南市东北之窑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凤阳府怀远县: “又西南有洛水,与寿州分界,径县南新城村入淮。”②在今山东莒县西北四十里。出檀特山阴,东南流入于沭。元于钦 《齐乘》 卷2 “沭
①即今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山腰之潭柘寺。始建于晋,原名嘉福寺。唐改名龙泉寺。金皇统时改名大万寿寺。俗名潭柘寺。②在今辽宁鞍山市东千山北沟中。为千山五大禅林中现存最大的佛寺。明《辽东志》卷1辽阳:龙泉寺在
即今内蒙古西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。《后汉书·乌桓鲜卑列传》: “ (鲜卑) 以季春月大会于饶乐水上。” 唐以后称潢水、潢河。古水名。又称浇水、浇落水、弱洛水。即今内蒙古自治区西拉木伦河。《后汉书·鲜卑传
即东木根山。在今内蒙古兴和县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太元十四年(389),“(后)燕范阳王德、赵王麟击贺讷,追奔至勿根山,讷穷迫请降”,即此。古山名。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西北。《读史方舆纪要》谓即东
金大定八年 (1168) 改宣德县置,属大同府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凉城县东北麦胡图乡淤泥滩村古城。元属大同路。明初废。古县名。金大定八年(1168年)改宣德县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东北淤泥滩村。明洪武
北宋置,属历阳县。即今安徽和县西南六十里螺百乡。
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东南六十里甘都镇。清宣统《甘肃新通志》卷9:“乾隆三年西宁道佥事杨应琚以地势宽广,咫尺黄河,生番出没,议筑土城,周一百七十六丈,高二丈二尺,东西二门,次年工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