筠连州
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改筠州、连州置,属永宁路。治所腾川县 (在今四川筠连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筠连县地。明洪武四年 (1371) 降为筠连县。
元至元中以唐、宋羁縻筠、连州置,治腾川县(今四川筠连县南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筠连县地。属永宁路。明洪武初废腾川县入州,又降州为县。
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改筠州、连州置,属永宁路。治所腾川县 (在今四川筠连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筠连县地。明洪武四年 (1371) 降为筠连县。
元至元中以唐、宋羁縻筠、连州置,治腾川县(今四川筠连县南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筠连县地。属永宁路。明洪武初废腾川县入州,又降州为县。
在今浙江德清县西七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1武康县: 高坞岭在 “县 (治今武康镇) 西七十里,与安吉州分界”。
即今台湾省嘉义县东北民雄。原为高山族打猫社。清蒋毓英《台湾府志》卷1即有“打猫社”之名。日本占领期间,嫌打猫名不雅,乃取“打猫”的日本语音,改称民雄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民雄乡。
元置,为沙井总管府治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四子王旗北红格尔苏木(希拉莫仁庙)西南古城。明初废。
即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北与乐都县交界之拉鸡山。《隋书·炀帝纪》: 大业五年 (609),“五月乙亥,上大猎于拔延山,长围周亘二千里”。校勘记引 《礼仪志三》 作 “诏虞部置拔延山南北周二百里”。明代改
亦名清强店。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五十里剑门镇之青树子。《宋史·王继恩传》: 淳化五年 (994),镇压李顺义军,继恩攻占研石砦,“逐北过青强岭,平剑州”。
即高都城。在今河南伊川县东北伊河西岸。《史记· 周本纪》 正义引 《括地志》 云:“高都故城,一名郜都城,在洛州伊阙县北三十五里。”本名高都城。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南。《竹书纪年》周显王十八年(前351年
在今河南潢川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0光州:车谷山在“州南七十里。群峰拥抱,清流萦绕”。
在今江西临川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6抚州府临川县:文昌堰“在府城东,汝水之浒。唐宋时堰水溉田”。
1933年由思明县城区析置,属福建省。治所即今福建厦门市城区。1934年裁撤,并入思明县。1935年思明县撤销,城区及鼓浪屿区复置厦门市,仍属福建省。在福建省东南部沿海、金门岛西北侧。面积1637平方
在今四川通江县西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40符阳县: 符水 “源出县东南三百步,西流经县南九十步,又西流入思公水”。符阳县以此名。清道光 《通江县志》 卷2: 符水 “在县西北,今小江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