箕州
唐武德八年 (625) 改辽州置,治所在辽山县 (今山西左权县)。《元和志》 卷13仪州: 箕州“因辽山县界箕山为名”。辖境相当今山西和顺、左权、榆社等县地及河北涉县北部地区。先天元年(712) 改为仪州。
唐武德八年(625年)改辽州置,治辽山县(即今山西左权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和顺、榆社、左权等县地。先天元年(712年)改为仪州。
唐武德八年 (625) 改辽州置,治所在辽山县 (今山西左权县)。《元和志》 卷13仪州: 箕州“因辽山县界箕山为名”。辖境相当今山西和顺、左权、榆社等县地及河北涉县北部地区。先天元年(712) 改为仪州。
唐武德八年(625年)改辽州置,治辽山县(即今山西左权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和顺、榆社、左权等县地。先天元年(712年)改为仪州。
①亦名丸山,又作凡山。即今山东临朐县东北纪山。《水经·巨洋水注》:朱虚“城东北二十里有丹山,世谓之凡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5临朐县“丹山”条引《大事记》:“轩辕征不道,东至海,登丸山,或讹为凡山,俗谓
一名石湖澳。即今福建石狮市东北石湖。宋熙宁初以石湖村为晋江、南安、同安、惠安四县陆路总要地,置寨戍守。后废。明初置祥芝巡司于此,属晋江县。洪武二十年(1387)移今石狮市东祥芝镇。又称石湖澳,滨海要地
或称高加堰。简称高堰。在今江苏淮阴市西南、洪泽湖东北。自武家墩南至棠梨树,接盱眙县界,长九十里。东汉陈登始建。明永乐初陈瑄重筑。万历六年 (1578) 潘季驯再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2淮安府 “高家堰
即今江西都昌县东南周溪镇。清设巡司于此。在江西省都昌县南部,东、南、西三面临鄱阳湖。面积114平方千米。人口4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周溪,人口 2980。传元末此处双溪平行,中夹一洲,因称洲溪;后洪水毁
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广信府一》: 封禁山水 “源自上饶界封禁山,东流过浑潭石,合永平溪”。
南朝宋孝建元年 (454) 侨置,属雍州。寄治襄阳 (今湖北襄樊市汉水南襄阳城)。后废。
清嘉庆二十五年(1820)置,属开化府并与开化府同城(即今云南文山县)。光绪二十六年(1900)移治马白关(即今云南马关县)。1913年改为安平县。清嘉庆二十五年(1820年)置,治今云南省文山县开化
又名酉筹溪口场。即今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北酉酬乡。清同治《酉阳直隶州志》卷4:酉筹溪口场在“治东一百五十里”。在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部。面积206平方千米。人口2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酉酬
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百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密云县:司马台寨“有小城。西去潮河川二十里。其东南为将军台堡。《志》云:司马台北六里曰虎头山。又有扒头崖,在司马台东”。
1946年8月革命根据地由河南卢氏县和陕西雒南县析置,治所在东川街(今河南卢氏县境)。取两县首字为名。1947年3月撤销。旧县名。豫西解放区设。1946年由河南省卢氏县和陕西省雒南县析置,治今卢氏县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