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水县
1913年析皋兰县置,属甘肃兰山道。治所在今甘肃景泰县西寺滩乡宽沟。1927年直属甘肃省。1933年改名景泰县。
旧县名。1913年由皋兰县所属红水分县析置,治红水堡(今甘肃景泰县西红水堡)。因境内明万历间曾建红水堡得名。1933年更名景泰县。
1913年析皋兰县置,属甘肃兰山道。治所在今甘肃景泰县西寺滩乡宽沟。1927年直属甘肃省。1933年改名景泰县。
旧县名。1913年由皋兰县所属红水分县析置,治红水堡(今甘肃景泰县西红水堡)。因境内明万历间曾建红水堡得名。1933年更名景泰县。
约当今塔吉克斯坦帕米尔西南之喷赤河。《新唐书·高仙芝传》: 天宝间,攻小勃律,“葱岭守捉又行二十余日至播密川,又二十余日至特勒满川,即五识匿国也”。
①北宋太平兴国元年 (976) 以避太宗讳改义宾县置,属戎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宜宾县西北八十六里蕨溪镇北宣化坝。熙宁四年 (1071) 省入僰道县。②北宋政和四年 (1114) 改僰道县置,为叙州治。治所
亦名寒氏。春秋晋邑。在今河北邯郸县西。《春秋》:定公九年(前501),“秋,齐侯、卫侯次于五氏”。《左传》:定公十年(前500),“卫侯伐邯郸午于寒氏”。杜注:“午,邯郸大夫,寒氏即五氏。”古邑名。又
①亦作伞山。在今四川遂宁县东北。《方舆胜览》卷63遂宁府:伞子山“在小溪县白水镇。唐大历间,有禅师跨一白驴抵此山结茅以居,环山之民,素以植蔗凝霜为业。和尚所骑白驴颇食民蔗,居民苦之,诣和尚请焉。和尚曰
在今甘肃高台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3高台所:红城渠在“所西北三十五里”。
即今四川岳池、武胜二县境之街子河,为嘉陵江支流。《寰宇记》 卷138岳池县: 岳安山,“岳池之水出焉”。《清一统志 · 顺庆府》: 岳池水,“ 《旧志》: 岳池水源出姜山,流三十五里至岳池县城东,转南
在今河南襄城县东南二十里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潁川郡襄城县:“有西不羹。”《水经·汝水注》:“汝水又东南流,径西不羹城南。……《东观汉记》曰:‘车骑马防以前参药, 勤劳省闼,增封侯国襄城羹亭千二百五十户
即今甘肃徽县东永宁河。《水经·漾水注》: 河池水 “出河池北谷,南径河池戍东,西南入浊水”。
明洪武二十年 (1387) 置,属平海卫。治所即今福建莆田县东南莆禧。清康熙三年(1664) 废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置,治今福建省莆田市东南莆禧。属平海卫。清康熙三年(1664年)废。
明洪武八年 (1375) 置,属四川都司。治所即今贵州黄平县西北旧州镇。十五年(1382) 改属贵州都司。万历中并入黄平州。明洪武十一年(1378年)置,治今贵州省黄平县西北旧州。属贵州都司。后升为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