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绍兴市

绍兴市

1949年当地解放后由绍兴县城区析置,治所即今浙江绍兴市。


简称越。在浙江省中部偏北、钱塘江南岸。面积 7901 平方千米(市辖区101平方千米)。人口433.5万(市辖区61.1万)。辖越城区和绍兴、新昌两县,代管诸暨、上虞、嵊州3市。市人民政府驻越城区。春秋时属越,战国属楚。秦置山阴县,属会稽郡。东汉永建四年(129年)后,为会稽郡治。南朝时曾于此置东扬州,陈置会稽县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省山阴县入会稽县,又改东扬州为吴州。大业初复改为越州,三年(607年)又为会稽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废郡置越州(天宝、至德年间又曾改会稽郡)。垂拱二年(686年)复置山阴县,与会稽县并为州治。五代吴越以越州为东府。南宋建炎四年(1130年)赵高宗驻跸越州,次年为绍兴元年,并以年号为名升越州为绍兴府。元为绍兴路。明、清为绍兴府。1912年废府,二县合并为绍兴县。1914年属会稽道,1927年直属浙江省。1949年为绍兴专区。1950年析绍兴县城区置绍兴市,属绍兴专区。1952年撤绍兴专区,绍兴市为省辖(地级)。1953年属宁波专区,1964年绍兴专区恢复。1962年绍兴市并入绍兴县,1973年改绍兴地区。1979年复置绍兴市,属绍兴地区。1981年绍兴县并入绍兴市。1983年撤销绍兴地区,所属绍兴、上虞、嵊县、新昌、诸暨5县划入;绍兴市改为地级市。1989年诸暨县改市,1992年上虞县改市,1995年嵊县改设嵊州市。地处浙东盆地低山区北部、宁绍平原西部。南部多低山丘陵,主要有会稽山、四明山等。北部平原水网密布,湖泊众多,系典型的江南水乡。主要河流有曹娥江、浦阳江、杭甬运河等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盛产稻、油菜籽、小麦、棉花、蚕豆和淡水鱼。山林以木材、毛竹为大宗。绍兴黄酒、诸暨香榧、绍兴平水珠茶、新昌白术为著名特产。轻纺工业发达,有钢铁、机械、建材、食品工业。酿酒、瓷器、竹编、花边等为传统手工艺品。铁、铜矿的储量居全省首位,铅、锌、萤石、金、银、硒也有采量。以兰花为市花。萧甬铁路、浙赣铁路贯穿市境北部和西部,杭甬高速公路和104国道以及绍大、绍甘、杭金、嵊义多条省道纵横贯境。浙东运河东西贯穿北部。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。名胜古迹和纪念地众多,有越城区鲁迅、秋瑾故居,周恩来故居和大禹陵,绍兴县兰亭、东湖,上虞市小仙坛汉、宋青瓷窑址,诸暨市何文庆故居、五泄和新昌县大佛寺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关索砦

    在今云南永平县东北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8永平县:关索砦“周回二里。俗传蜀汉将关索所筑。寨下有洞,首尾相通,樵牧过之,常闻洞中有戈戟声”。

  • 可波水

    即今四川盐亭县东南榉溪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4潼川府:可波水“在射洪县东,合梓潼江。有可波池,在永泰县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1射洪县:可波水“在县东。流入盐泉县界, 合梓潼水”。

  • 下杜城

    即今陕西西安市南杜城。本秦杜县,西汉宣帝迁治东原,更名杜陵县,故以故址为下杜城。《汉书·宣帝纪》:曾孙“尤乐杜雩、鄠之间,率常在下杜”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“沈水又西北径下杜城,即杜伯国也。”

  • 城洑镇

    在今安徽铜陵县北十里长江中沙洲上。《清一统志·池州府一》: 城洑镇 “在铜陵县北鹊头山,即古鹊头镇也。旧有巡司,今裁”。

  • 西岳庙

    又称华岳庙。在今陕西华阴市东北五里岳镇东端。是历代帝王祭祀西岳华山之处。原庙系汉武帝时所建,称“集灵宫”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华阴县:“太华山在南,有祠。……集灵宫,武帝起。”在华山脚下黄甫峪口。北魏兴

  • 示衣坂

    在今河北藁城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正定府藁城县:示衣坂“在县西北三十里路侧。唐天宝末,安禄山陷藁城,常山太守颜杲卿以力不敌,至藁城迎见,禄山以金紫衣畀之,令仍守常山。杲卿归至中途,驻坂侧,顾长史袁

  • 环水

    今山东泰安市东梳洗河。《水经·汶水注》:环水 “出泰山南溪,南流历中、下两庙间。其水又屈而东流,又东南径明堂下,世谓此水为石汶”。

  • 水头营

    在今湖南临武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临武县“石陂镇”条下:“又水头营,在县西二十里水头山下,亦戍守处也。”

  • 普安州

    明永乐十三年 (1415) 置,属贵州布政司。治所在今贵州盘县特区西北。辖有今贵州盘县、兴义、安龙及普安,云南富源等县部分地。万历十四年(1586) 移普安卫城 (今盘县特区)。万历三十年(1602)

  • 茂乡镇城

    在今河北滦县西七里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平州马城县: “东有茂乡镇城”,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