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绛州

绛州

北周武成二年 (560) 改东雍州置,治所在龙头城 (今山西闻喜县东北二十八里),武帝移治柏壁城 (今新绛县西南二十里柏壁村),建德六年(577) 又移治玉壁城 (今稷山县西南十二里汾河南岸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河津、稷山、新绛、曲沃、绛县、翼城等县地。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为绛郡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改置绛州总管府,三年 (620) 复置绛州,治所在正平县 (今山西新绛县)。金兴定二年(1218) 升晋安府,元复改绛州,清雍正初升为直隶州。1912年改为新绛县。


北周武成二年(560年)改东雍州置,治龙头城(今山西闻喜县东北)。后徙治柏壁城(今山西新绛县西南),建德六年(577年)又徙治玉壁城(今山西稷山县西南)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徙治临汾县(后改为正平县,即今新绛县)。大业三年(607年)改为绛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复为绛州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为绛郡,乾元元年(758年)又改为绛州。属辽东道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曲沃、稷山、绛县、新绛、翼城、万荣、河津、襄汾、夏县、垣曲、闻喜等县市地。其后辖境屡有变迁。金兴定二年(1218年)升为晋安府。元复为绛州。属晋宁路。明初省正平县入州。属平阳府。清雍正二年(1724年)升为直隶州。1912年废州,改本州为新绛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湿山

    即茂湿山。在今四川茂县北十二里。《新唐书·韦皋传》: 贞元十三年 (797) 攻吐蕃,“元膺出湿山、成溪” 即此。

  • 乌苏城

    在今山西沁县西南二十余里乌苏村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铜鞮县有乌苏城。即今山西省沁县西南乌苏村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乡郡铜鞮县“有乌苏城、沙石堆”,即此。

  • 无锡县

    西汉置,属会稽郡。治所即今江苏无锡市。《史记·东越列传》:元封元年(前110),武帝封东越降将多军为“无锡侯”。即此。东汉改属吴郡。三国吴省。唐陆羽《游慧山寺记》云:“山东峰当周秦间,大产铅锡,至汉兴

  • 棘梁山

    即今山东东平县西北六十六里司里山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3东平州: 棘梁山 “顶有崖,东西判为二,其上架石为桥,可通往来,名曰天桥”。在山东省东平县西部。宋以来历代在此设巡检司,又名司里山。海拔105米。

  • 甲日宗

    即拉加里宗。今西藏曲松县。

  • 惠安堡

    明嘉靖六年 (1527) 筑,属灵州守御千户所。即今宁夏盐池县西南惠安堡镇。清属灵州。《清一统志 · 宁夏府二》: 惠安堡 “在灵州东南一百七十里。城周四里。今有把总并盐捕通判驻此”。

  • 麻湖

    一作��湖。 又称沥湖、 历阳湖。 在今安徽和县西,接含山县界。《寰宇记》 卷 124历阳县:“麻湖亦古历阳城之地,在县西三十里。源出桑山。《淮南子》 云,历阳之都一夕反而

  • 承天卫

    明嘉靖年间改显陵卫置,属兴都留守司。在今湖北钟祥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安陆府:承天卫 “在府治西北。洪武初置安陆卫,嘉靖三年改为显陵卫以护陵寝。十六年……改显陵卫为承天卫”。

  • 秦周

    春秋、战国齐邑。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北。《左传》: 襄公十八年 (前555),晋人欲逐归者,鲁、卫请攻险,“十二月戊戌,及秦周,伐雍门之萩”。古邑名。春秋、战国齐邑。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。鲁襄公十八年(前

  • 子夏口

    又名江夏口。在今湖北监利县西。即古夏水通长江之口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江水“又东径公安县北……大江又东左合子夏口,水左迆北出,通于夏水,故曰子夏也”。又称江夏口,在今湖北省监利县西。为古夏水通长江之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