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四川丰都县南长江岸丰稔坝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江水“又径东望峡,东历平都,峡对丰民洲,旧巴子别都也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酆都县“平都山”条:“下有丰民洲,洲临江。”
西汉置,属涿郡。治所在今河北任丘市东北二十里陵城乡。东汉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河北省任丘市东北南陵城。初属广阳郡,后改属涿郡。东汉建武二年(26年),封任光为阿陵侯,即此。后废。
元代西藏地名。在今西藏那曲地区比如县境。《汉藏史集》 (藏文版) 载: 元朝设宣政院,在乌思(即前藏) 置驿站七个,夏克为乌思七大驿站之一。
元至正二十六年(1366)置木连路军民府,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即今云南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。辖境比今云南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大。明初废。元至正二十六年(1366年)置,治今云南省孟连县。属云南行省
一作菑川国。西汉文帝十六年 (前164)分临淄郡置,封齐悼王子贤为菑川王,都剧 (今山东寿光市南三十里)。东汉并入北海国。又称菑川国。汉文帝十六年(前164年)分临淄郡东部置,以封悼王子贤,治剧县(今
唐乾元间置,属邕州。治所在今广西隆安县南。北宋开宝五年 (972) 废入宣化县。古县名。唐乾元后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南,属邕州。北宋作思龙,开宝五年(972年)废入如和县。
“岯”音浮。又名大浮山、大巫山。在今江苏金坛市南长荡湖中。《寰宇记》卷89金坛县:大岯山“在县南五十里。旧名小坯山”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7:大岯山“山形孤秀,颛颛居水中,望之若浮。周处《风土记》云:
在今浙江义乌市东北芦柴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义乌县:芦寨“在县东北四十五里。旧为戍守处”。
北周大定元年(581)改郑州置, 治所在长社县(今河南许州市)。隋大业三年(607)改为颍川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为许州。辖境相当今河南许昌、漯河、舞钢、鄢陵、扶沟、临颍、舞阳、郾城、长葛等市县地
在今云南弥勒县南息宰。《清一统志·广西州》: 息宰河 “在弥勒县南九十里。明知府张继孟招降普名声于此”。“息宰” 为彝语,“息” 为新,“宰” 为边上,意即在河边新建的村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