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缑氏县

缑氏县

秦置,属三川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偃师市东南府店镇北二里。因山为名。西汉属河南郡。北魏太和十七年 (493) 废。东魏天平元年 (534) 复置,属洛阳郡。寄治洛阳城 (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)。北周建德六年 (577) 移治今偃师市缑氏镇北七里。隋开皇四年 (584) 移治今缑氏镇北十里,属洛州。大业元年 (605) 移治今缑氏镇东南十里。三年(607) 属河南郡。十年 (614) 移治今缑氏镇西南三里。唐属洛州,贞观十八年 (644) 废。上元二年(761) 复置,治所在今缑氏镇。北宋熙宁八年(1075) 废。


古县名。本春秋周侯氏邑,秦置缑氏县。治今河南省偃师市东南。属三川郡。汉属河南郡。东汉建武元年(25年)改属河南尹。西晋属河南郡。北魏太和十七年(493年)废入洛阳县。东魏天平元年(534年)复置。此后治所屡有迁徙。东魏、北齐、北周属洛阳郡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废,大业元年(605年)复置。属河南郡。唐贞观十八年(644年)废,上元二年(761年)复置,移治今偃师市南缑氏镇。属洛州。开元元年(713年)后属河南府。北宋熙宁八年(1075年)省为镇,入偃师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驰水

    即今四川梓潼、盐亭、射洪等县境之潼江、梓江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梓潼县:“五妇山,驰水所出,南入涪,行五百五十里。”《水经·梓潼水注》:五妇山“驰水所出,一曰五妇水,亦曰潼水。其水导源,南径梓潼县,王莽

  • 飞来峡

    即中宿峡。在今广东清远市东北三十五里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广州府清远县:“中宿峡,一名飞来峡。”又称清远峡。因在广东省清远市城北,故名。北江小三峡之一。系河流切割山地而成。以孤立在低丘平原上,故名。峡

  • 逊扎布站

    又作孙札保站、五家子站。清置,即今吉林松原市东南五家站镇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二》“金州鄂佛罗站” 条下: “图赖昭站又西北五十里至逊扎布站,即五家子站。”

  • 南康郡

    西晋太康三年 (282) 置,治所在雩都县(今江西于都县东北)。东晋永和五年 (349) 移治赣县 (今江西赣州市西南),义熙七年 (411) 徙治葛姥城 (今赣州市东北)。晋时辖境相当今江西南康、赣

  • 鸡宁车站

    即今黑龙江鸡西市。虎林铁路在此有支线通恒山煤矿。

  • 瑞莲池

    ①在今江西于都县城西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58赣州府: 瑞莲池 “在雩都县治西。池产异莲,其叶曰双卷剑脊,其花曰双头又髻,三萼二十四叶,其实曰覆钟金铤,移之他处,辄类常种,俗传雩山倒影所致”。②在今湖南会

  • 甲凹寨

    在今四川若尔盖县境。清雍正元年(1723)置甲凹寨土百户。

  • 为美县

    元至元二十四年(1287)于溢浦适侣赕甸置,属仁德府。治所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东北五里雨布村。明初废。古县名。元至元二十四年(1287年)置,治今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东北雨布村。为仁德府治。

  • 刈陵县

    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(450)改潞县置,属上党郡。治所在今山西黎城县北十里古县。建义元年(528)改属襄垣郡。北周属上党郡。隋开皇三年(583)属潞州。十八年(598)改黎城县。古县名。北魏太平真君十一

  • 大寺寨

    在今福建光泽县西南杉关。《清一统志·邵武府》:大寺寨巡司“在光泽县杉关。宋置在县西北小和山。元至正二十五年,迁于止马市。明洪武三年,移置于关东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