羚羊礁
在南海中中国西沙群岛西部,金银岛东3.5海里。为永乐环礁中 一近三角形的环形小珊瑚礁。中国渔民向称筐仔、筐仔峙。1935年和1947年公布名称为羚羊礁。郑资约 《南海诸岛地理志略》载: 羚羊礁 “礁之北端距甘泉岛半浬,礁南北长达三浬,宽二浬。在其东南极端,一部已干露出水面,且有一砂岛”。
在南海中中国西沙群岛西部,金银岛东3.5海里。为永乐环礁中 一近三角形的环形小珊瑚礁。中国渔民向称筐仔、筐仔峙。1935年和1947年公布名称为羚羊礁。郑资约 《南海诸岛地理志略》载: 羚羊礁 “礁之北端距甘泉岛半浬,礁南北长达三浬,宽二浬。在其东南极端,一部已干露出水面,且有一砂岛”。
在今江苏昆山市东南三十六里。《清一统志·苏州府一》:瓦浦“元大德八年,都水任仁发西自瓦浦,浚吴淞旧江,东至嘉定石桥洪,迤逦入海。《新志》,西通奣子浦,西南通夏驾浦,东出鸡鸣塘,县境东南之水,皆以此为蓄
在今内蒙古乌审旗西南。《宋史·夏国传上》:雍熙四年(987),“知夏州安守忠以三万众战于王亭镇,败绩,继迁追至城门而返”。
在今江苏金坛市南之南社村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 宜兴县图: 西北有南社镇。集镇名。在江苏省金坛市南部、长荡湖东岸。属儒林镇。人口约 2200。古代称祭土地神处为社,因与北社相对,故名南社。1950
即今山东烟台市西南门楼镇。旧属福山县。清光绪《山东通志》卷2《舆图志》:福山县南有门楼集。民国《福山县志稿》卷1《镇集》:门楼集“在县(治今福山镇)南十五里”。
即今四川西昌市南西溪乡。民国《西昌县志》卷1:西溪场在“县南五十里”。清为西溪汛,有守备、把总驻防。
在今山西朔州市平鲁区北约九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4大同府: 拜鲁堡 “嘉靖二十三年筑,隆庆六年增修,周一里有奇。……嘉靖中,寇由此入犯朔州一带,为冲要之地”。
在今宁夏青铜峡市南黄河西岸陡峭山坡上。明嘉靖《宁夏新志》卷2:“一百八塔寺,在硖口山内,以塔数名。”为元塔。系为三角形的大型塔群。最上端的一座形体较大,其余各排较小。造型分别为覆钵式、宝瓶式、葫芦式的
即春秋战国时之邓邑。在今河南郾城县东南邓襄镇。
一作沲口。又称驼口镇。在今河南郾城县东南沱沟。《旧唐书· 宪宗纪》: 元和十二年 (817)十月,“裴度往沲口观板筑五沟”。《资治通鉴》 作沱口。在今河南省郾城县东南沱沟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元和十二年(
又名大熊山。在今河南登封市东南。《山海经·中山经·中次七经》:大之山“多㻬琈之玉,多麋玉。……其阳狂水出焉,西南流注于伊水”。《清一统志·河南府一》 引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