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胡卢河

胡卢河

①即今河北南部之滏阳河。五代周至宋、金为衡水、宁晋间之漳水的别称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周显德二年 (955),“契丹自晋、汉以来屡寇河北,轻骑深入,无藩篱之限,郊野之民每困杀掠。言事者称: 深、冀之间有胡卢河,横亘数百里,可浚之以限奔突。是月,诏忠武节度使王彦超、彰信节度使韩通,将兵夫浚胡卢河”。胡三省注: “胡卢河,俗谓之葫芦河,即衡漳水。在东光县西三十里。” 又 《宋史·河渠志》: “淳化二年,从河北转运使请,自深州新砦镇开新河,导胡卢河,分为 一派,凡二百里抵常山,以通漕运。”

②唐时别称滏、漳水下游 一段 (约当今河北宁晋县至武邑县的滏阳河) 为长芦水,五代、北宋时始兼有胡卢河之称。元、明以后专称胡卢河。对漳水干流东至馆陶入卫,遂专为滏河下游。明初以后,滹沱河常南决入河,下泄河道狭窄,致使宁晋县至冀州一段河道渐潴为湖泊,称为宁晋泊。清时拓展下游河道,积水渐消。至近代又复河形,而名为滏阳河。


古水名。五代始兼称滏、漳下游一段(相当今河北宁晋县至武邑县的滏阳河)长芦水为胡卢河。时漳水干流东至馆陶县(今属河北)入卫,为滏水下游。因该河段上承大陆泽水,北有槐水等注入,故水面辽阔。周世宗曾疏浚以防契丹。元、明以后专称胡卢水。明初始,滹沱河常南决入河,又兼为大陆泽其北总水所汇,下游河道逐渐狭窄,使宁晋县至冀州市一段河道渐潴为湖泊,因主要在宁晋县境,故又称宁晋泊。清时拓展下游河道,积水渐小。至近代又复成河形,改名滏阳河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士冢

    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南。据《晏子春秋》载:传说齐景公有三士:公孙接、田开疆和古冶子,都以勇武闻名。一日宰相晏婴从三武士身边走过,三武士自恃功高,傲慢无礼,晏婴因此认为他们是“危国之器也,不若去之

  • 米国

    亦名弥末、弥秣贺。古昭武诸国之一。都城在钵息德城(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东一百四十里喷赤干古城,一说在米马巴札尔)。《隋书·西域传》:米国“其城主姓昭武,康国王之支庶,字闭拙。都城方二里,胜兵数百人”

  • 赤金湖

    在今甘肃玉门市北赤金镇东南。清置驿于此。《清一统志·安西州》:赤金硖站“其东四十里至赤金湖”。

  • 群舒

    周代散布在今安徽省庐江、舒城县一带的偃姓诸小国,计有舒庸、舒蓼、舒鸠、舒龙(或作龙舒)、舒鲍、舒龚等国。后多为楚所并。

  • 沁阳驿

    明置,在今山西沁源县。《清一统志·沁州》:沁阳驿“在州北郭外。今裁”。

  • 下溠县

    西魏改㵐西县置,为唐州治。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北唐县镇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)改置唐城县。古县名。西魏改㵐西县置,治今湖北省随州市西北唐县镇。北周为下溠郡治。隋开皇十六年(

  • 戚墅堰镇

    一作戚墅港,又名南戚氏、北戚氏。即今江苏常州市东南戚墅堰区。《宋史·河渠志七》:常州境内,漕渠两旁有 “南戚氏、北戚氏” 诸港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5常州府武进县: 戚墅港在 “府东三十里。北枕运河,有

  • 银川砦

    即永乐城。在今陕西米脂县西北六十里马湖峪。北宋元丰五年 (1082) 筑,为银州治。崇宁五年 (1106) 改为银川城。

  • 奄遏下水海

    又作昂阿下水、下水。即今内蒙古凉城县东北岱海。《辽史· 天祚皇帝纪》: 保大四年(1124) 七月,“率诸军出夹山,下渔阳岭,取天德、东胜、宁远、云内等州。南下武州,遇金人,战于奄遏下水,复溃”。《三

  • 北和州

    唐武德三年(620)置,治所在临泉县(今山西临县北二十五里故县村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临县地。贞观三年(629)废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置,治临泉县(今山西临县西)。贞观三年(629年)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