腊 (臘) 岭
①即骑田岭。在今湖南郴县、宜章县间。唐杜佑 《通典·州郡十三》 郴州: “有骑田岭,今谓之腊岭,即五岭之一。”
②亦作臈岭。在今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90韶州: 腊岭在 “在乳源县西五里。壁立峭拔,居五岭之一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2乳源县: 腊岭在 “县西七里。高四百余仞,周三十里。脉接风门山,郴州骑田岭,为五岭之一,此其支也。夏天寒如腊月,因名。一名支岭”。
①即骑田岭。在今湖南郴县、宜章县间。唐杜佑 《通典·州郡十三》 郴州: “有骑田岭,今谓之腊岭,即五岭之一。”
②亦作臈岭。在今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90韶州: 腊岭在 “在乳源县西五里。壁立峭拔,居五岭之一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2乳源县: 腊岭在 “县西七里。高四百余仞,周三十里。脉接风门山,郴州骑田岭,为五岭之一,此其支也。夏天寒如腊月,因名。一名支岭”。
夏商至春秋时国名。偃姓。在今安徽桐城县北。《左传》: 文公十二年 (前615),“子孔执舒子平及宗子,遂围巢”。古国名。春秋时小国。在今安徽省舒城市东南,后为楚所灭。
即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北之别利措瓦山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9:伊噜山在“三姓界,距吉林城东北一千六百九十里”。
在今广西宜州市东四十五里洛东乡大曹村。明置巡司于此。(1)古镇名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东大曹圩。明置巡检司及驿站于此。属宜山县。清时裁。旁有大曹渡,即龙江渡。(2)今镇名。在山东省宁津县西南部。面
1932年析安徽霍山、六安、霍邱和河南固始、商城等县边境地区置,初属河南省。治所在金家寨(今安徽金寨县南)。1933年改属安徽省。1947年改为金寨县。旧县名。1932年由安徽省霍邱、霍山、六安及河南
即今山东阳谷县东南张秋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3东阿县“安平镇”条载:“五代周显德初,河决杨刘,遣宰相李谷治堤, 自杨刘抵张秋口, 即此。”北宋置景德镇。元至元二十七年(1290)置都水分监治此。俗仍谓之
在今广东广州市西南花地之东。清宣统《广东舆地全图》番禺县图:府西南有芳村。
即伊河。伊河河谷平原亦称伊川。在今河南栾川、嵩县、伊川等县境。《左传》:僖公二十二年(前638),“初,平王之东迁也。辛有适伊川,见被发而祭于野者, 曰不及百年,此其戎乎?其礼先亡矣。秋,秦、晋迁陆浑
蒙古语称希日穆仁庙,或作锡拉木伦召。清康熙四十二年 (1703) 建,在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(百灵庙) 东南希日穆仁苏木。因锡拉木伦河流经庙北,俗称召河庙。
一作芦沟桥。在今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上。永定河旧名卢沟河,桥以河得名。辽代为木桥或浮桥,《宣和乙巳奉行使程录》:“卢沟河水极湍激,每候水浅深,置小桥以渡,岁以为常。近年于此河两岸造浮梁。”金改建石桥,《
亦名赤金峡。即今甘肃玉门市西北赤金峡。《清一统志·安西州》:赤金山“在玉门县赤金所西三十里。即赤斤蒙古之山硖也,当北来西去之通道,明参将崔麒败贼于此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