舍城县
隋大业六年 (610) 置,为珠崖郡治。治所在今海南省琼山市东南三十里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舍城县: “以舍城水名。” 唐武德四年 (621) 为崖州治。天宝元年 (742) 为珠崖郡治,乾元元年 (758)复为崖州治。北宋熙宁四年 (1071) 废。
古县名。隋大业六年(610年)置,治今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东南。以境内舍城水名之。历为崖州、珠崖郡、琼州治。唐贞观五年(631年)移治今琼山区。北宋熙宁四年(1071年)并入琼山县。
隋大业六年 (610) 置,为珠崖郡治。治所在今海南省琼山市东南三十里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舍城县: “以舍城水名。” 唐武德四年 (621) 为崖州治。天宝元年 (742) 为珠崖郡治,乾元元年 (758)复为崖州治。北宋熙宁四年 (1071) 废。
古县名。隋大业六年(610年)置,治今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东南。以境内舍城水名之。历为崖州、珠崖郡、琼州治。唐贞观五年(631年)移治今琼山区。北宋熙宁四年(1071年)并入琼山县。
即今云南个旧市北四十一里倘甸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5纳楼茶甸长官司: 倘甸 “在司 (今建水县西南官厅) 东。道通蒙自,为边境要地。天启二年,增设倘甸守备于此”。彝语 “倘” 为松树,“甸”为坝子,
在今云南峨山彝族自治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5嶍峨县 “桂峰山” 条下: 嶍峨山 “在县东北二里”。《清一统志·临安府》: 嶍峨山 “旧县治在其阳。《县志》: 嶍山在县东,峨山在县南”。
在今河北乐亭县西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7乐亭县: 定流河 “即滦河下流也。《志》云: 滦河经县北岳婆港,分为二支,一曰葫芦河,在县东北三十里,流经县东二十里,南流入海,谓之东滦河。(明) 景泰中
清改广西布政使司置,治所在桂林府(今广西桂林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(除灵山、浦北、合浦、钦州、防城港、北海等市县)及今广东怀集县地。1912年移治邕宁县(今南宁市)。1936年迁桂林市,1949年又迁南
①北周天和元年(566)讨浑胡置,属覃州。治所在通轨县(今四川黑水县北)。寻改为覃川荣乡二郡。②隋大业三年(607)改扶州置,治所在尚安县(今四川南坪县西北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南坪县及松潘县北,若尔盖东
春秋晋离宫。在今山西沁县南。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 “今铜鞮之宫数里。” 《元和志》 卷15铜鞮县: “晋铜鞮宫,在县东十五里。”
在今河南固始县东南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刘馥传》: 东汉建安中任扬州刺史,“兴治芍陂及茄陂、七门、吴塘诸堨以溉稻田,官民有畜”。古水利工程名。在今河南省固始县东南。东汉建安中,刘馥为扬州刺史,兴治茄陂七门
明永乐五年 (1407) 置,属施南宣抚司。治所在今湖北咸丰县北五十六里金洞司。清初改为金峒土司。元置,明洪武四年(1371年)改长官司。永乐五年(1407年)复改安抚司。治今湖北省咸丰县西北。属施南
由上海市经浙江杭州至宁波。全长约370公里。清光绪三十二年(1906)开始动工,宣统元年(1909)通至杭州闸口。1914年萧山至宁波通车。1937年建成钱塘江大桥。因宁波简称甬,故称沪杭甬铁路。沪杭
①即今浙江临海市东南涌泉、溪口、兰田、梓林诸乡镇交界处之九支山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2台州:九盘山“在临海县东南七十五里。以其路萦回九转,故名。绝顶可眺大海”。②又名九盘寺山。在今四川大竹县西。明曹学佺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