舒溪
一名舒姑溪。即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区西北青弋江上游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7石埭县: 舒溪“在县治北。自太平县西北弦歌乡流入县舒西乡,又东与盖山、清水诸水合流,其间潭洞不一,县境之水,皆流合焉。派衍四注,复东入太平县界,合于麻川而入泾县界,下流为清弋江。至芜湖县之鲁港,入于江”。青弋江上源清溪、佘溪 (今名茶溪) 诸水合流后,称为舒溪。以在盖山上舒姑泉为名。今已大部没入太平湖。
一名舒姑溪。即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区西北青弋江上游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7石埭县: 舒溪“在县治北。自太平县西北弦歌乡流入县舒西乡,又东与盖山、清水诸水合流,其间潭洞不一,县境之水,皆流合焉。派衍四注,复东入太平县界,合于麻川而入泾县界,下流为清弋江。至芜湖县之鲁港,入于江”。青弋江上源清溪、佘溪 (今名茶溪) 诸水合流后,称为舒溪。以在盖山上舒姑泉为名。今已大部没入太平湖。
①又名汴河、汴渠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作卞水,指今河南荥阳市西南索河。《后汉书》始作汴渠,移指荥阳一带从黄河分出的狼汤渠(即古鸿沟)。《后汉书·明帝纪》:永平十二年(69),“遣将作谒者王吴修汴渠”。注
元至大三年(1310)改永顺路置,属四川行省。治所在今湖南永顺县东南老司城。至正七年(1347)升为宣抚司。元至大三年(1310年)改永顺路置,治今湖南省永顺县东南老司城。属四川行省。至正七年(134
在今四川叙永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叙永厅》:吼西关“在厅南一百二十里,与镇雄州接壤”。
在今福建仙游县东北六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仙游县:寻阳山“山自西北来,峙为三峰,中大雪,北仙台,西香炉,极为雄伟。左右环叠, 峰岩甚众,并称奇胜”。
亦作怀口镇。即淮州镇。今四川金堂县东南淮口镇。民国 《四川省乡镇概况图》: 金堂县东南沱江东岸有淮口镇。在四川省金堂县中部。面积47平方千米。人口3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淮口,人口1万。因古淮州治金堂峡
即今山东东平县南彭集镇。清置彭家集巡司。《清一统志 · 泰安府二》: 彭家集巡司“本朝乾隆三十八年 (1773) 移即墨县浮山巡检驻此”。
又称牟二黑子地主庄园。在今山东栖霞县北五里古镇都村东。牟墨林(1787—1868),字松野,绰号牟二黑子。庄园始建于清乾隆七年(1742),是一座比较完整的大地主宅院。有房屋四百八十间,门楼约三十个及
在今河北唐山市东北四十里林西街道办事处。盛产煤。清光绪十五年 (1889) 始开采,为开平煤矿较早开掘煤坑之一。
即今广东南雄县北中站。明嘉靖三十六年(1557)筑城,设兵戍守。在今广东省南雄市北。明时设递运所。嘉靖三十六年(1557年)筑城,并设兵戍守。
在今四川忠县南长江南岸。北宋苏轼 《忠州望夫台》 诗云: “山头孤石远亭亭,江转船回似石屏。” 明曹学佺 《蜀中名胜记》 卷19忠州: “ 《通志》 云: 忠州南十里,有望夫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