若水镇
即今湖南会同县东北若水镇。《清一统志·靖州》: 若水镇 “在会同县东八十里。宋置寨,明置巡司。本朝康熙二十六年移驻洪江”。
在湖南省会同县东北部。面积128平方千米。人口1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若水,人口 1630。地以若水名。宋为若水寨,属会同县。明改若水县,属靖州。清复为若水镇。1949年为会同县一区。1956年为若水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,1995年置镇。主产稻,并产油菜籽、油茶、油桐。有铁、木加工厂。设有圩场。有公路通县城和洪江市。
即今湖南会同县东北若水镇。《清一统志·靖州》: 若水镇 “在会同县东八十里。宋置寨,明置巡司。本朝康熙二十六年移驻洪江”。
在湖南省会同县东北部。面积128平方千米。人口1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若水,人口 1630。地以若水名。宋为若水寨,属会同县。明改若水县,属靖州。清复为若水镇。1949年为会同县一区。1956年为若水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,1995年置镇。主产稻,并产油菜籽、油茶、油桐。有铁、木加工厂。设有圩场。有公路通县城和洪江市。
北宋嘉祐三年(1058)置,属辰州。即今湖南沅陵县东北一百三十里洞庭溪。明置池蓬巡司。
清雍正十二年(1734)设,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右旗东南贝尔湖西北。见民国《黑龙江志稿》卷33《武备志·兵事》。
唐开元二十三年(754)割石镜县之南、铜梁县之东地置,属合州。治所即今四川铜梁县东旧县镇。《寰宇记》卷136巴川县:“以地在巴川故为名。”天宝初属巴川郡,乾元初复属合州。元初废入铜梁县。古县名。唐开元
亦称内江。今四川之涪江。《宋书·朱龄石传》:东晋末伐蜀,一军“使赢弱乘高舰十余,由内水向黄虎……谯纵果备内水,使其大将谯道福以重兵戍涪城”。即此。
亦作墨斗岭、 缠斗岭、 墨㪷岭。 即今河北滦平县东北伊逊河下游之伊逊岭。宋沈括 《熙宁使虏图抄》: “济滦水,东出度摸斗岭,二十五里至柳河馆。” 宋人纪行诗有 “此岭可摸斗,南山又摘星”
即今福建邵武市西南和平镇。清时邵武县丞及把总驻此。即今福建省邵武市西南禾坪。清邵武县丞及把总驻此。
即古之共水。今山西芮城县东三十里恭水涧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蓼水出襄山蓼谷,西南注于河。”
在今湖北枣阳市西北百余里。南宋嘉定十二年(1219),孟宗政败金人于枣阳,追至马磴寨,焚其城,入邓州而还。在今湖北省枣阳市西北。南宋嘉定十二年(1219年),孟宗政破淅川镇,追杀金人至马磴寨,焚其城栅
在上海市松江区西南部。面积43.7平方千米。人口2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石湖荡,人口 2100。相传昔有石湖庙,故名。1957年设古松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改乡,1994年置镇并改名石湖荡镇。
在今四川巫山县西长江中。清光绪《巫山县志》卷7:九墩子滩“在江上游瞿唐峡内,离城七十里”。水底有巉岩乱石,每年自十月起至次年三月止,水枯石现,巨浪汹涌,号为险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