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利镇
即今广东雷州市南英利镇。明万历 《雷州府志》 卷4徐闻县: “英利墟在英利驿城。” 清设英利汛,有把总防守。
在广东省雷州市南部。面积250.8平方千米。人口8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英利圩,人口1.5万。明崇祯年间建圩。1950年为海康县第四区,1953年为第九区。1958年设东方红公社,1961年置英利区,1966年复东方红公社。1974年改英利公社,1984年改区,1987年建镇。地处雷州半岛中南部玄武岩台地区。产甘蔗、菠萝、剑麻。有制砖瓦、烧石灰和木材、剑麻加工业。207国道经此。
即今广东雷州市南英利镇。明万历 《雷州府志》 卷4徐闻县: “英利墟在英利驿城。” 清设英利汛,有把总防守。
在广东省雷州市南部。面积250.8平方千米。人口8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英利圩,人口1.5万。明崇祯年间建圩。1950年为海康县第四区,1953年为第九区。1958年设东方红公社,1961年置英利区,1966年复东方红公社。1974年改英利公社,1984年改区,1987年建镇。地处雷州半岛中南部玄武岩台地区。产甘蔗、菠萝、剑麻。有制砖瓦、烧石灰和木材、剑麻加工业。207国道经此。
亦作悉利城。故址在今缅甸中部抹谷附近。相传为缅甸最古都城。《新唐书· 南蛮列传下》载,悉利移为骠国九城之一。
古运河名。或作蒗荡渠、莨汤渠。即战国至秦汉之际的鸿沟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河南郡荥阳县: “有狼汤渠,首受济,东南至陈入颍。” 故道自今河南荥阳市北引黄河水东流,经中牟县北,至开封市东南折而南流,经通许
亦名私渠海。即今蒙古国西南拜德拉格河注入之本察干湖。《后汉书·和帝纪》:永元元年(89),车骑将军窦宪等击北匈奴,“与北匈奴战于稽落山,大破之,追至私渠比鞮海”。
唐置,属剑门县。在今四川剑阁县北六十里剑门镇北大剑山口。大小剑山峰峦连绵,下有隘路如门,故名。地势极为险要,历为蜀之天然门户,皆为戍守处,兵家必争之地。唐李白 《蜀道难》 诗有“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”
即今江西永修县治 (涂家埠镇)。清同治 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14: 建昌县东南有涂家埠。1948年永修县自艾城迁驻于此。
①唐渤海国置,为扶余府扶州治。治所即今吉林四平市西一面城。辽改为通远县。②辽世宗时置,为怀州治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东北一百五里岗根苏木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扶余县:“本龙泉府。太祖迁渤海扶余县降户于此
西藏吐蕃王朝(约629—842)古地区名。公元7世纪初吐蕃王朝建立后,将全境划分为乌如、要如、叶如、如拉(亦作藏如拉)等四个军政区域,即乌思藏四如。叶如是藏文音译,意为“右翼(部)”,其区域东至沙克,
即史国。都城在乞史城(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南沙赫里夏勃兹)。《新唐书·西域传》:“天宝中,诏改史为来威国。”
在今云南腾冲县北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8腾越州:下干峨山在“州北十五里。下有城,亦名下干峨。又上干峨山,在州西北二十五里。下有池,名清河,亦名上干峨。周五百余丈。亦曰澄镜湖”。
即卜奎。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龙江府:“即齐齐哈尔, 旧曰卜魁。”即“卜奎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