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英山县

英山县

南宋咸淳初置,属六安军。治所即今湖北英山县。明曹学佺 《名胜志》: “宋淳祐中始立鹰山寨,咸淳初改名英山。……仍寨名。” 清光绪《安徽通志》 卷33: 英山在 “英山县东五十里。山高峰秀,为群山冠,县以此名”。寻废。德祐二年(1276) 复置。元属六安州。明崇祯十二年 (1639)移治章山 (今英山县西北),十六年 (1643) 移治添楼乡 (今英山县北),清顺治初还旧治。民国初属安徽安庆道。1928年直属安徽省。1932年改属湖北省。


在湖北省东部、大别山南麓,东邻安徽省。属黄冈市。面积 1449 平方千米。人口40.7万。辖8镇、3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温泉镇。南宋咸淳三年(1267年)设置英山县。属六安军,旋废。德廞二年(1276年)复置。县以山名。《安徽通志》英山:“英山县东五十里,山高峰秀,为群山冠,县以此名”。元、明属六安州辖。清属六安直隶州。1912年属安徽省安庆道。1931年,英山农民起义,改英山县为红山县,属中共鄂豫皖特区(省)皖西北道领导。1932年,国民政府复称英山县,同年划归湖北省。1949年属黄冈专区,1970年属黄冈地区,1995年属黄冈市。地处大别山地,浠水上游。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以稻、小麦、油菜籽为主,盛产茶、桑。工业有纺织、机械、电子、食品、饲料、建材等。318国道、英浠公路经此。为毕昇故里,建有毕昇纪念馆。纪念地和名胜有红四方面军鸡鸣河会议旧址、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七军组建地纪念碑及革命烈士陵园、吴家山森林公园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九围

    即九州。《诗经·商颂·长发》:“帝命式于九围。”孔颖达疏:“九围者,盖以九分天下各为九处规围然。”元稹《月》诗:“迢递同千里,孤高净九围。”即九州。《诗经·商颂·长发》:“帝命式于九围。”毛传:“九围

  • 太原城

    即舜井城。在今安徽东至县。《舆地纪胜》卷22池州:南太原郡城“在贵池县西九十里。《舆地志》云:梁大同年置,隋开皇九年废。今建德亦有太原城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7建德县:太原城在“县南四里……梁武帝时,因

  • 流沙城

    即今广东雷州市西南一百零四里流沙村。《清一统志·广东》: 海安营 “千总二员,一驻本营,一防流沙汛”。即今广东省雷州市西南流沙。清时设海安营千总驻防。

  • 勃突山

    又作巴图山。即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南巴尔达木哈喇山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庆州: “辽国五代祖勃突……生于勃突山,因以名。没,葬山下,在州[南] 二百里。” 清张穆 《蒙古游牧记》 卷3: “ (巴林右) 旗

  • 刀轘川

    在今河南洛宁县东北三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8永宁县:刀轘川“源出陕州界,下流入宜阳县界入洛水。一名昌河。一曰昌谷水”。

  • 奇治山

    又名奇石山。在今河北鹿泉市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正定府一》: 奇石山 “在获鹿县西北二里,怪石峻起,县之镇山也”。

  • 第五桥

    在今陕西长安县 (韦曲镇) 西。唐杜甫《随郑广文游何将军山诗》 曰: “不识南塘路,今知第五桥。”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东。唐杜甫有“不识南塘路,今知第五桥”诗句。

  • 泉海省

    1933年11月由中华共和国 (福建人民政府) 置,省会在晋江县 (今福建泉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福建莆田、仙游、德化、大田、安溪、同安、厦门等县市以南、以东地。同年12月改为兴泉省。

  • 需源城

    在今甘肃环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7庆阳府环县: 需源城 “在县北四十里。宋置,其城北面圮于环河”。“需源” 或为 “肃远” 之讹。

  • 桑干 (乾) 郡

    北魏置,治所在桑干县 (今山西山阴县东)。辖境相当今山阴县及怀仁县部分地区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