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芨山
在今福建南安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泉州府南安县: 英芨山 “在县西五十里。山势盘踞数十里, 中峰尖而势差伏, 旁二峰两翼张, 如鹰振翼,一名鹰山。下有英洋溪,俗名英溪”。
在今福建南安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泉州府南安县: 英芨山 “在县西五十里。山势盘踞数十里, 中峰尖而势差伏, 旁二峰两翼张, 如鹰振翼,一名鹰山。下有英洋溪,俗名英溪”。
古国名。《史记·西南夷列传》: “西南夷君长以什数,夜郎最大; 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,滇最大。”战国时, 楚国庄带兵至其地, “以其众王滇, 变服从其俗以长之”。《华阳国
①又称西路左翼后旗。清顺治十二年(1655)设,属蒙古扎萨克图汗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巴彦洪古尔省巴彦察干。②又称东路左翼后旗。清康熙三十年(1691)设,属蒙古车臣汗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苏赫巴托省
在今蒙古国西南部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会昌二年(842),黠戛斯击败回鹘,遣将军踏布合祖等至天德军,言“将徙就合罗川,居回鹘故国……”。胡三省注:“回鹘旧居薛延陀北娑陵水上,去长安七千里。开元中破突厥,徙
唐天祐二年 (905) 改成德军置,治所在恒州 (今河北正定县)。五代唐复名成德军。
在今福建漳浦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漳浦县: 绥安溪 “在县南四十里,东流合李澳川入海”。
清光绪末置,属瑷珲副都统。在今黑龙江塔河县东北依西肯乡西北绥安站附近。后废。
在今贵州黎平县北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1黎平府: 敛材溪 “出府东北六十里之敛材山,西流经太湖山北而入于宝带江”。《清一统志》 作 “敛村溪”。
元置,为水站。在今四川江津市西南白沙镇北。明废。
清雍正时置,属西宁办事大臣。为玉树四十族之一。驻牧地在今青海玉树南子曲下游与囊谦县交界处。乾隆《西宁府新志》卷19塞外贡马番族:“住牧苏尔奔地方苏尔莽族,距阿拉克硕族一百余里。”清末、民初为玉树二十五
元至元十三年(1276)改博州路置,属中书省。治所在聊城县(今山东聊城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聊城市及高唐、茌平、莘县等地。明洪武初改东昌府。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改博州路置,治聊城县(今山东聊城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