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范县

范县

①西汉置,属东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梁山县西北范城。一说在今河南范县东南张庄乡旧城村。东汉末属东平国。北魏属兖州东平郡。北齐废。

②北魏置,为济州东平郡治。治所在秦城 (今河南范县东南四十里张庄乡旧城村)。以春秋晋范武子姓氏为名。北齐废。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复置,属济州。大业初属济北郡。唐武德二年 (619)为范州治,五年州废,县属济州。贞观八年 (634)改属濮州。天宝初属濮阳郡,乾元初属濮州。北宋仍属濮州。元初属东平府路,至元二年 (1265) 复属濮州。明洪武三年 (1370) 废。寻复置,属东昌府濮州。二十五年 (1392) 圯于河,迁今山东莘县南古城村。清属曹州府。民国初属山东东临道。1925年改属曹濮道。1928年直属山东省。1958年迁治今河南范县 (樱桃园村北)。1964年划归河南省。


在河南省东北部、黄河西北岸,与山东省毗邻。属濮阳市。面积524平方千米。人口48.8万。辖2镇、11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春秋时为晋范武子士会邑。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孟子自范之齐”,即此。西汉置范县,治今范县东南与山东省交界处,属东郡。以范武子姓氏为名。三国魏、晋属东平国。北魏属东平郡。北齐县废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复置范县,属济州。大业中属济北郡,移治今范县东南旧范县。唐、宋属濮州。蒙古初属东平路,至元二年(1265年)属濮州。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年)因县城毁于河水,范县迁治今山东省莘县南古城。清因之。1914年属东昌道,1926年属曹濮道。1939年属冀鲁豫边区。1949年属平原省濮阳专区。1952年属山东省聊城专区。1956年县人民政府由古城迁至樱桃园村北,即今县城。1964年属河南省安阳专区,1969年属安阳地区,1983年属濮阳市。地处黄卫洪积冲积平原,地势平坦。黄河流经东南部边缘,金堤河流经北部。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。产小麦、玉米、大豆、谷子、花生、芝麻、棉花等。矿产有石油、天然气。有机械、农机、电机、油脂、化工、水泥、电力、针织、印刷、皮革等厂。新范、鹤台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苏佑墓、李先芳墓、闵子骞墓、丹朱墓、榆园军农民起义故址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杏坛墟

    即今广东顺德市西南杏坛镇。民国《顺德县志》卷3 《津渡》:“杏坛”有长行渡。

  • 六同郡

    南朝梁大同十年(544)置,属戎州。治所在僰道县(今四川宜宾市。一说在今宜宾县西安边镇)。《寰宇记》卷79戎州:“以六合所同为郡之名。”辖境相当今四川宜宾、南溪、高县等市县地。北周治所在南广县(今宜宾

  • 会仙山

    ①又名长白山。即今山东邹平县西南会仙山。《明一统志》卷22济南府:长白山“在长山县西南三十里。山跨邹平县西南一十里。又名会仙山。山有峰孤秀盘郁,独压众山”。②在今广西宜州市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4庆远府

  • 眉亮营

    在今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麻阳县 “小坡营” 条下: “又眉亮营在县 (治今锦和镇) 北,亦戍守要地。其相近有爆木、大梢等营。(嘉靖) 二十七年,官军分扑诸苗屯鸦剌、眉亮、爆木、大梢

  • 莨荡渠

    即狼汤渠。战国、秦汉间鸿沟。《通典》卷177州郡七引 《坤元录》: “ (汴渠) 一名莨荡渠,今名通济渠,首受黄河,《汉书》 有荥阳漕渠,如淳曰今砾溪口是也。自宋武北征之后,复加湮塞。” 故道自今河南

  • 什帖镇

    清置,属榆次县。即今山西榆次市东北三十五里什帖镇。民国时有县佐驻此。

  • 西山墟

    在今广西贵港市西南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贵县图:西南有西山墟。

  • 徐渠州

    唐天宝前置羁縻州,属雅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宝兴县境。后废。

  • 两髻山

    在今山东平度市东北十三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6平度州“大泽山”条下:两髻山“山椒并列,如绾双髻。现河出焉”。

  • 高邑县

    东汉改鄗县置,属常山国。治所在今河北柏乡县北二十一里固城店镇。《元和志》 卷17: “后汉光武帝即位于鄗南千秋亭五成陌,因改曰高邑。”北齐天保七年 (556),移治今高邑县,属赵郡。隋初属栾州。大业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