莱东县
1940年2月山东革命根据地由莱阳县东北部析置,治莱阳县城内 (今山东莱阳市)。1950年3月撤销,并入莱阳县。
旧县名。(1)山东抗日根据地设。1941年由莱阳县东部析置。以位县东得名。治莱阳县城。1945年又分设五龙县。1950年撤销,与五龙县合并为莱阳县。(2)山东抗日根据地设。1944年由博莱县改名。1945年撤销,仍并入莱芜县。
1940年2月山东革命根据地由莱阳县东北部析置,治莱阳县城内 (今山东莱阳市)。1950年3月撤销,并入莱阳县。
旧县名。(1)山东抗日根据地设。1941年由莱阳县东部析置。以位县东得名。治莱阳县城。1945年又分设五龙县。1950年撤销,与五龙县合并为莱阳县。(2)山东抗日根据地设。1944年由博莱县改名。1945年撤销,仍并入莱芜县。
在今山西省东南部。东源出昔阳县西部,西源出和顺县西八赋岭,在左权县泽城附近汇合后,东南流到河北涉县合漳镇,与浊漳水汇合为漳河。《山海经·北次三经》: “少山,其上有金玉,其下有铜。清漳之水出焉,东流于
在今甘肃渭源县东北。一说在武山县西南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魏延传》:建兴八年(230),“使延西入羌中,魏后将军费瑶、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谿,延大破淮等。”
明置,属茂州。即今四川茂县东北土门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7茂州:土门城“亦在州东,即土门堡也。正德中,州将何卿破叛蛮于此。《志》云:土门为州东之要塞”。在今四川省茂县东北土门。明时为茂州东部要塞,正德中
东魏武定二年(544)置,治所在新城县(今河南伊川县西南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汝州市及伊川、嵩县、汝阳等县地。北周废。东魏置,治南陆浑县(今河南嵩县东北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嵩县、伊川、汝州等县市一带。北周
春秋郑邑。在今河南鲁山县东南。《左传》:成公六年 (前585),“晋栾书救郑,与楚师遇于绕角”。杜注: “绕角,郑地。”古邑名。春秋郑邑。在今河南省鲁山县东南。《左传》成公六年(前585年):“晋栾书
在今湖南吉首市西南二十里。清严如熤《苗疆险要考》谓“两面高山,中有田坪,涧水潆洄,苗寨左右环列”。为清乾隆、嘉庆年间苗民起义首领吴廷举出生地和发难处。
又名渒湖、牌湖。在今安徽宿州市东北九十里。 《水经·睢水注》: “睢水又东与湖水合, 水上承甾丘县之渒陂, 南北百余里, 东西四十里。” “”为 “渒” 之讹。
1942年合逊河、奇克二县置,属黑龙江省。治所即今黑龙江省逊克县。由二县各取一字为名。在黑龙江省北部,北濒黑龙江。属黑河市。面积1.7万平方千米。人口10.6万。辖2镇、17乡。县人民政府驻边疆镇。清
即今广东鹤山市东南雅瑶镇。清道光 《鹤山县志》 卷1: “市集” 有雅瑶墟。
秦置,属恒山郡。治所在今河北顺平县东南二十里子城村。汉属中山国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注引张晏曰:“濡水于城北曲而西流,故曰曲逆。”东汉章和二年(88)改名蒲阴县。古县名。秦置,治今河北省顺平县东南。属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