葫芦溪
①地名。即今四川三台县西北芦溪镇。《清一统志·潼川府二》: 葫芦溪 “在三台县北八十里。有县丞驻此”。民国设县佐。
②即三江溪。今四川石柱、丰都二县境之龙河。为长江支流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石砫宣慰司: “又有三江溪,即葫芦溪之上流也。” 按 《寰宇记》 卷149南宾县之望途溪: “在县北二百步,西流至丰都县南,注蜀江。” 即此水。
①地名。即今四川三台县西北芦溪镇。《清一统志·潼川府二》: 葫芦溪 “在三台县北八十里。有县丞驻此”。民国设县佐。
②即三江溪。今四川石柱、丰都二县境之龙河。为长江支流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石砫宣慰司: “又有三江溪,即葫芦溪之上流也。” 按 《寰宇记》 卷149南宾县之望途溪: “在县北二百步,西流至丰都县南,注蜀江。” 即此水。
秦置,属陈郡。治所即今河南沈丘县。西汉属汝南郡。南朝宋为陈郡治。北魏徙治陈城 (今淮阳县)。隋开皇初改名宛丘县。古县名。(1)本春秋时项国,后地属楚。秦置县,治今河南省沈丘县。属陈郡。两汉属汝南郡。晋
隋开皇六年 (586) 改武强县置,属贝州。治所在今河北威县北五十里经镇。大业初属清河郡。唐属贝州。北宋熙宁六年 (1073) 废入宗城县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兴元元年 (784),朱滔 “遣马实攻宗城
在今陕西省北部。今仍名秃尾河。源出神木县西北公泊海子,东南流径佳县北入黄河。《清一统志·榆林府一》:圁水,“《通志》:有秃尾河, 自安定堡北塞外流入,又东南径高家堡西,合永利河、蒺藜川,又东南合开光川
①三国魏通称司隶校尉部为司州。西晋始正式定名,治所在河南尹(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永和、汾西等县以南,沁水、阳城等县以西,陕西黄河、华山以东,河南卢氏、栾川、汝阳、新郑等市县以北及
明万历三年 (1575) 改钧州置,属开封府。治所即今河南禹州市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禹州、新密二市地。清雍正十二年 (1734) 改属许州府,辖境仅有今河南禹州市。乾隆六年 (1741) 属开封府。191
在今江西新干县城东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5临江府:戏鱼堂“在新淦县治东东山寺前。宋刘次庄谪居临江, 卜筑东山下,凿池其前,因名堂曰戏鱼,自号戏鱼翁。尝自摹淳化帖十卷,刻石置堂中,时称为戏鱼堂帖”。《清一统
明置,在今贵州大方县西北十四里大阁雅。《清一统志·大定府》: 阁鸭驿 “近阁鸭洞。一作鸽鸦。《府志》: 自奢香驿而西北,又经金鸡、阁鸭、归化三驿而至毕节驿”。“阁鸦” 系彝语音译,意为关口。
即今河南正阳县东六十九里汝南埠镇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汝宁府正阳县:“汝南埠,通判驻。”
在今浙江天台县北天台山中。《徐霞客游记·游天台山日记》:万历四十一年(1613)四月初七日,“下视峭削环转,一如桃源,而翠壁万丈过之,峰头中断,即为双阙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天台县“天台山”条下:“(
①西汉置,属上郡。方位缺考,当在今陕西省北部或内蒙古境。后废。② “侯” 一作 “候”。东汉末置,属建安郡。治所即今福建福州市。西晋为晋安郡治。隋开皇九年(589) 改为原丰县,十二年 (592) 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