裴村
在今山西长治市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会昌五年 (845),“诏发昭义骑兵五百、步兵千五百戍振武,节度使卢钧出至裴村饯之”。即此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2潞安府: “裴村在府西北五里。”
(1)古地名。在今山西省长治市西北。唐会昌五年(845年),昭义帅卢钧发兵戍振武,饯之于裴村,潞卒作乱,钧奔潞城,即此。(2)集镇名。在山西省闻喜县北部。属东镇镇。人口2750。因姓得名。主产小麦、棉花、玉米,并产芦苇。有造纸厂。通公路。历史上出现过59个宰相,被誉为“中国宰相村”。古迹有裴氏石刻。
在今山西长治市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会昌五年 (845),“诏发昭义骑兵五百、步兵千五百戍振武,节度使卢钧出至裴村饯之”。即此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2潞安府: “裴村在府西北五里。”
(1)古地名。在今山西省长治市西北。唐会昌五年(845年),昭义帅卢钧发兵戍振武,饯之于裴村,潞卒作乱,钧奔潞城,即此。(2)集镇名。在山西省闻喜县北部。属东镇镇。人口2750。因姓得名。主产小麦、棉花、玉米,并产芦苇。有造纸厂。通公路。历史上出现过59个宰相,被誉为“中国宰相村”。古迹有裴氏石刻。
亦作林榆山、临余山。又名马坡头。在今河北抚宁县东三十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70卢龙县: “临余山本名临渝山,音讹为余。有关。” 《明一统志》 卷5永平府: 临渝山 “在抚宁县境。峰峦崛起,高千余仞,下临渝
即今河北定州市东南市庄乡。清道光《定州志》卷7市集:市庄镇在“城南六十里”。
或作元通山。即螺山。在今云南昆明市城内东北隅。《清一统志·云南府》 引 《府志》: “元时山在北郭外一里许。明初扩城,始在城内。其岩曰盘坤、曰补陀罗,曲磴攀跻而上,有石兀然突出,曰明月石。出麓有二洞,
①一作辛店镇。北宋置,属巨鹿县。在今河北任县东三十七里辛店。金改属任县。②一作辛店。即今山东东营市西辛店镇。清光绪《山东通志》 卷2 《舆图志》: 乐安县 (今广饶县) 北有新店镇。③南宋置,属蒲圻县
在今山西沁水县东北郑庄乡。《清一统志·泽州府》 “曲堤渡” 条下: 郑庄渡 “在县东五十里”。
在今新疆托克逊县西南。顾炎武 《天下郡国利病书》 卷 117 《西域土地人物略》: “苏巴失又西二百里为昆迷失,昆迷失西二百里为阿剌木。”
即今河北灵寿县西北车轱辘坨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灵寿县:车孤驼口“在县西百五十里,北至龙泉关百四十里。正德二年建城置戍守”。
在今陕西韩城市南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陶水又南径高门南……又东南径华池南,池方三百六十步,在夏阳城西北四里许。故司马迁碑文云:高门华池,在兹夏阳。今高门东去华池三里。”在今陕西省韩城市西南。《史记·太
明末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一。分布于今吉林梨树县东南叶赫河流域。驻所在叶赫城(今吉林梨树县东南叶赫满族镇)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二》:叶赫城“叶赫之先,蒙古国人姓土默特,灭呼伦国所居璋地之纳喇部,遂据其地,因
在今河南安阳县北三十里野马冈下。晋左思《魏都赋》: “虎涧龙山。” 指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