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西乡县

西乡县

①西晋太康二年(281)改南乡县置,属汉中郡。治所在今陕西西乡县南十五里。北魏正始间废。隋大业二年(606)复改丰宁县为西乡县,为汉中郡治。治所即今西乡县。唐为洋州治。天宝元年(742)为洋川郡治。后属洋州。元属兴元路。明、清属汉中府。民国初属陕西汉中道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

②东晋永和八年(352)侨置,属宁蜀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双流县境。南齐废。


在陕西省南部,西南和四川省接壤。属汉中市。面积 3024 平方千米。人口39.8万。辖14镇、8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东汉成固县地,永元七年(95年)于今县中部建定远城(又名平阳城、平西城)为班超封邑。三国蜀汉置南乡县。西晋太康二年(281年)改为西乡县,属汉中郡。东晋永和三年(347年)后于王水口置晋昌郡及长乐县。北魏于县西南峡口(今峡口镇)设丰宁戍,正始二年(505年)废西乡于丰宁戍另置丰宁县,并兼置丰宁郡。西魏废帝二年(553年)于今县置洋州、洋川郡、洋川县,于今县西北设怀宁县及怀昌郡。西魏移晋昌郡于今县东古城,并置魏昌县为郡治。北周武成三年(561年)又移晋昌郡于今石泉县。天和五年(570年)废怀昌郡更怀宁为怀昌县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废洋川、丰宁郡。大业三年(607年)废洋州,改丰宁县为西乡县,移治于废洋州廨,即今县,洋川、怀昌二县并入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复于西乡县设洋州。七年(624年)置洋源县,治今陕西省镇巴县南。先后属洋州、洋川郡。天宝十五载(756年)洋州移治兴道县(今洋县)。大历元年(766年)洋源县移治于今县南。宝历元年(825年)废洋源县。宋改建西乡县于嵩坪(今城关镇四季河村附近)。元末移县治于今址,属兴元路。明洪武三年(1370年)属汉中府。1914年属汉中道,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1949年属陕南行署区,1951年属南郑专区。1953年属汉中专区,1969年属汉中地区,1996年属汉中市。地处大巴山地和汉中安康低山丘陵盆地过渡区。汉水汇合子午河流经东北,牧马河横贯境内,东北入汉水。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以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、玉米为主。是全国产茶基地县,绿茶独具特色,以“午子仙毫”著名。西镇牛为全国八大黄牛品种之一。石膏矿为亚洲富矿,硫铁矿储量亦丰,还有石灰石、大理石、锰、金等矿。工业以农机、化肥、水泥、制药、酿酒、陶瓷为主。阳安铁路,汉白、西万公路经此。航运以汉水、牧马河为主。古迹有李家村、何家湾新石器时代遗址和官兵坟、桓侯庙、鹿龄寺、午子观等。纪念地有马儿崖红二十九军军部旧址、楼房坪川陕赤北县第五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和烈士陵园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剑池

    ①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北虎丘山上。《吴地记》: “秦始皇东巡至虎丘,求吴王宝剑,其虎当坟而踞,始皇以剑击之,不及,误中于石。其虎西走二十五里忽失,……剑无复获,乃陷成池,故号剑池。”据 《越绝书》、《吴越

  • 清河军

    南宋咸淳九年 (1273) 置,治所在清河县 (今江苏淮阴县西南)。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废。南宋咸淳九年(1273年)置,治清河县(今江苏淮安市清河区东旧大清河口)。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废

  • 雍丘五陵

    在今河南杞县境。《清一统志·开封府一》: “桃陵,在杞县东南十里。……又县东南三十五里曰青陵,西南五十里曰翟陵,又东北二十里曰武陵,皆土阜也。俗亦谓之五陵。《陈留风俗传》: ‘雍丘有五陵之名’。”

  • 立山县

    唐武德五年(622)改隋化县置,为南恭州治。治所在今广西蒙山县东北侧旧县。贞观八年(634)为蒙州治。天宝初为蒙山郡治,乾元初复为蒙州治。北宋熙宁五年(1072)州废,属昭州。元属平乐府。明洪武十八年

  • 阆中

    战国时巴国别都,即今四川阆中市。东晋常璩 《华阳国志· 巴志》: “巴子时,虽都江州,或都垫江,或治平都,后治阆中。” 周赧王元年 (前314)秦置阆中县。

  • 合江省

    1945年9月置,省会在佳木斯市(今黑龙江省佳木斯市)。为东北九省之一。辖境相当今黑龙江省鹤岗、汤原、通河、林口等县市以东地区。1949年撤销,地归松江省。旧省名。1945年置。省会佳木斯市。辖境相当

  • 桐牢亭

    即春秋郑虫牢邑。在今河南封丘县北。《春秋》: 成公五年 (前 586),会诸侯 “同盟于虫牢”。杜注: “陈留封丘县北有桐牢。” 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陈留郡封丘县: “有桐牢亭,或曰古虫牢。”

  • 宣恩县

    清雍正十三年 (1735) 改施南土司置,属施南府。治所即今湖北宣恩县。民国初属湖北荆南道。1921年属施鹤道。1932年直属湖北省。在湖北省西南部,东南邻湖南省。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。面积2740

  • 乐生镇

    清置,属洛川县。在今陕西洛川县东北五十里洛生。

  • 滑河故渎

    在今河南滑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6滑县: “乾宁二年,河涨,将毁州城,朱全忠命决为二河,夹州城而东,为害滋甚。后唐同光初,梁以唐兵渐逼,命段凝于滑州决河,东注曹、濮及郓,以限唐兵,谓之护驾河。自是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