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西和县

西和县

明洪武十年(1377)降西和州置,属巩昌府。治所即今甘肃西和县。民国初属甘肃渭川道。1927年直属甘肃省。


在甘肃省东南部、西汉水上游。属陇南市。面积 1861 平方千米。人口38.5万。辖2镇、22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汉源镇。北宋为长道县白石镇。南宋初置岷州。宋金议和后改为和州,南宋绍兴十二年(1142年)因淮南有和州,故加“西”字以区别。明洪武十年(1377年)降州为县,移今址,属巩昌府。1913年后先后属陇南道、渭川道,1927年直属甘肃省。1949年属武都分区,1950年属武都专区。1956年改属天水专区。1958年与礼县合并为西礼县。1961年恢复西和县,属天水专区(1969年改地区)。1985年改属陇南地区。2004年属陇南市。地处陇南山地北部,黄土高原南侧。西汉水横贯南部,支流漾水河流经北部。属中温带半湿润气候。经济以农业为主,产小麦、玉米、马铃薯、油菜籽、药材等。矿产有铅、锌、锑等。工业有采矿、水泥、化工、农机、面粉及食品加工等。祁西、西成公路经此。古迹有仇池国故址、西峪坪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岜空山

    在今广西隆安县西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0隆安县:岜空山“高出众山,山顶有岩,流泉下注大江”。

  • 袁家渴

    在今湖南永州市南。唐柳宗元 《袁家渴记》: “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,可取者三,莫若袁家渴,皆永中幽丽处也。楚越之间方言,谓水之反流者为渴,音若衣褐之褐。”

  • 桑园沟口

    即今河北平山县西北桑园口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4平山县: 桑园沟口 “在县西北百二十里,北至龙泉关二百二十八里。弘治元年置戍。其南为牛圈沟、神堂岭、石槽沟等口,俱宏治嘉靖间戍守处”。

  • 黄村

    ①即今北京市大兴县治黄村镇。清设南路厅同知、千总于此。1928年移大兴县于此。②即今河北定兴县治。金属范阳县,大定六年(1166) 于此置定兴县。③即今广西蒙山县东南黄村镇。清末太平军进攻永安城,于此

  • 印江县

    明弘治七年(1494)改思印江长官司置,属思南府。治所即今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。民国初属贵州镇远道。1923年直属贵州省。1986年改设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。清爱必达《黔南识略》卷16:印江县“思

  • 留楚集

    即今河北饶阳县东南二十五里留楚乡。为通武强县孔道。清乾隆 《饶阳县志》 卷上市廛: 东路有 “留楚”。

  • 洛容县

    唐永徽中置,属严州。治所在今广西柳城县东南。天授二年 (691) 割属柳州。南宋时迁治今鹿寨县北中渡镇附近。元属柳州路。明属柳州府,天顺中徙治朱峒 (今鹿寨县北中渡镇)。万历三年(1575) 移治灵塘

  • 太和门

    在今北京故宫午门内。明永乐十八年(1420)建。初名奉天门,嘉靖年间改名皇极门。清顺治四年(1647)重建,随殿易名太和门。光绪十四年(1888)焚于火,后重建。

  • 汝南埠

    即今河南正阳县东六十九里汝南埠镇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汝宁府正阳县:“汝南埠,通判驻。”

  • 税子步

    又作税子铺。唐置,即今安徽太和县西北四十里税镇。宋置税子步镇。简称税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