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南县
1933年9月川陕革命根据地改镇西县置,治平落坝(今陕西镇巴县南赤南乡)。同年12月改名陕南县。
(1)鄂豫皖苏区设。1929年由河南省商城县南部析置。1932年撤销。(2)川陕苏区设。1933年9月由陕西省镇巴县赤南乡析置,治今镇巴县平落坝。县以乡名。同年12月改名陕南县。(3)北岳平西抗日根据地设。1940年由察哈尔省赤城县(今属河北)南部析置。1943年撤销,1946年复设。1948年撤销,并入赤城县。
1933年9月川陕革命根据地改镇西县置,治平落坝(今陕西镇巴县南赤南乡)。同年12月改名陕南县。
(1)鄂豫皖苏区设。1929年由河南省商城县南部析置。1932年撤销。(2)川陕苏区设。1933年9月由陕西省镇巴县赤南乡析置,治今镇巴县平落坝。县以乡名。同年12月改名陕南县。(3)北岳平西抗日根据地设。1940年由察哈尔省赤城县(今属河北)南部析置。1943年撤销,1946年复设。1948年撤销,并入赤城县。
即今湖南东安县治。《清一统志·永州府二》:白牙市“舟车辐辏,为县巨镇”。1947年东安县由紫溪市迁此。
①即今江西婺源县东北段萃水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8徽州府婺源县 “婺水” 条: 武溪水 “亦出浙源山,东南流经龙尾山,溉田十三顷有奇,下流俱入于绣水”。②即今武水。出今湖南临武县西北,东流入溱水。《水经
在今山东定陶县西北四里。相传尧初居此,故曰陶唐。西周为曹国都。春秋末属宋,战国属齐。地当经济、交通中心,为春秋、战国时著名的商业城市。《史记·范蠡传》 载: 范蠡 “之陶,为朱公”。世称陶朱公。又,《
①西汉置,属南阳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叶县南二十八里旧县。西晋属南阳国。东晋属南阳郡。南朝宋大明元年(457)废。北魏复置。东魏改属南安郡。北齐为襄州治。北周为南襄城郡治。隋属颍川郡。唐属汝州。金改属裕州。
清光绪十三年(1887)改台湾府置,属台湾省。治所在安平县(今台湾省台南市)。辖境相当今台湾省台南、高雄、嘉义等市县和澎湖列岛。光绪二十一年(1895)被日本侵占,府废。清光绪十三年(1887年)改台
①西晋太康元年(280)以广昌县改名,为鄱阳郡治。治所在今江西波阳县北石门街镇。南齐属鄱阳郡。陈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置,属浩州。八年(625)并入鄱阳县。②五代晋天福初改贵乡县置,为广晋府治。治
明洪武十七年(1384)改白泥州置,属播州宣慰司。治所即今贵州余庆县。万历二十九年(1601)废入余庆县。元初置,治今贵州省余庆县。至正二十三年(1363年)改为州。明洪武十七年(1384年)复置,万
即今浙江衢县东北四十里杜泽镇。清于此有汛。在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北部。面积57.8平方千米。人口2.8万。镇人口 7900。唐贤相杜如晦后代居此,初名杜宅,后易名杜泽。1945年置镇,1957年改为乡,
在今四川喜德县西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永安城“又南经水口、西南度木瓜岭二百五十里至台登城”。唐贞元十四年(798),内侍刘希昂出使南诏经此。古山名。即今四川省越西与喜德两县间小相岭。为唐代黎州南往嶲
即今四川成都市北府河。北宋黄休复 《茅亭客话》 卷8: “伪蜀王宗裕亦于北门清远江东,创一亭台榭池塘,骈植花竹泉石,萦绕流杯九曲,为当时之甲。” 《宋史·雷有终传》: 咸平三年 (1000),王均自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