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赤壁

赤壁

①在今山西河津市北。《魏书·匈奴刘聪传》:东晋大兴元年(318),“靳准之诛粲也,(刘)曜来赴之,次于赤壁”。即此。

②在今山西古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1岳阳县:“赤壁在县西一里。亦曰赤壁城,赤壁水经其下。”

③东汉建安十三年(208)孙权与刘备联军大败曹操之赤壁,历来说法不一,迄无定论。主要有二说:(1)即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,与纱帽山隔江相对。南朝宋刘盛之《荆州记》:“蒲圻县(今蒲圻市西北)沿江一百里南岸名赤壁,周瑜、黄盖此乘大舰,上破魏武兵于乌林。乌林,赤壁其东西一百六十里。”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江水左径百人山(今武汉市西南纱帽山)南,右径赤壁山下,昔周瑜与黄盖诈魏武大军处所也。”(2)即今湖北蒲圻市西北赤壁镇北赤壁山,北对洪湖市东北乌林矶。唐李泰《括地志》:“鄂州蒲圻县有赤壁山,即曹公败处。”《元和志》卷27蒲圻县:赤壁山“在县西一百二十里,北临大江,其北岸即乌林,与赤壁相对,即周瑜用黄盖策焚曹公舟船,(曹操)败走处”。

④即赤鼻山。亦作赤壁矶。在今湖北黄州市西北一里。北宋苏轼谪居黄州,作《前赤壁赋》、《后赤壁赋》、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,误认为即东汉建安十三年(208)孙权、刘备联军大破曹操于赤壁之处。


(1)在今山西省河津市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大兴元年(318年),“刘曜至赤壁,太保呼延晏等自平阳归之,与太傅朱纪等共上尊号,曜即皇帝位”,即此。(2)古称石头关。在湖北省赤壁市区西北36千米的长江南岸,隔江与乌林相望(或说即湖北武汉市江夏区西赤矶山,与纱帽山隔江相对)。相传东汉建安十三年(208年),孙权、刘备联军在此用火攻,大破曹操战船,当时火光照得江岸崖壁一片彤红,“赤壁”由此得名。此处有赤壁、南屏、金鸾三山,起伏毗连,苍翠如绘。摩崖石刻、拜风台、凤雏庵、翼江亭等文物和建筑,错落隐现。赤壁山西南部,嶙峋临江,斜亘百丈,恰大江汹涌,直扑山壁,尤在涨水时,激浪飞溅,高达丈余;噌吰雷鸣,远震里许,气势磅礴,成为历代名人攀登凭吊、吟咏抒怀的所在。建国后,大部已整修,并增建层台、阁亭、碑廊、周瑜塑像和赤壁之战陈列馆等。(3)即“东坡赤壁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官坝

    即今贵州凤冈县北官坝。《明史·四川土司传》: 杨应龙攻陷綦江,“益结九股生苗及黑脚苗等为助,屯官坝,声窥蜀”。即此。在今贵州省凤冈县北。明万历二十八年(1600年)平播之役,酉阳宣抚司于此败播州军。

  • 河阴郡

    东魏元象二年 (539) 置,属洛州。治所在河阴县 (今河南孟津县北)。隋开皇初废。东魏元象二年(539年)置,治河阴县(今河南孟津县东北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孟津县一带。隋开皇初废。

  • 日月池

    在今吉林大安县西北洮儿河注入嫩江处。清齐召南《水道提纲》卷25:洮儿河“又折东北曲曲流三百里至札赖特旗南汇为纳蓝撒蓝池,犹言日月池也,东流入嫩江”。《清一统志·扎赉特》: 日月池“在旗南一百里。蒙古名

  • 帕尔宗城

    即今西藏亚东县东北帕里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 藏地诸城: 帕尔宗城 “在日喀则城西南六百四十里”。1960年并入亚东县。帕尔宗,又作帕克里、波巴朗。清康熙间置,在今西藏自治区亚东县东北帕里镇。

  • 箕屋山

    即今山东莒县东北一百里五山。《水经·潍水注》: “潍水导源潍山。” 东汉许慎 《说文》: “吕忱云: 潍水出箕屋山。” 《淮南子·墜形训》: “维出覆舟。” 盖一山而异名。

  • 三洲山

    在今广东南海市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广州府》:三洲山“一名黄冈,耸拔千仞,周一百余里,峰峦数十,西连高明,东南接新会,与西樵皆为县之镇山”。

  • 天息山

    一名伏牛山。在今河南嵩县西南。山北为汝水之源,山南为白河之源。《山海经·海内东经》:“汝水出天息山,在梁勉乡西北。”《元和志》卷6汝州鲁山县:“汝水出县西一百五十里天息山,一名伏牛山。”

  • 洪州泊李等洞长官司

    元置,属思州安抚司。治所即今贵州黎平县东南洪州镇。明洪武初改为洪州泊里长官司。

  • 简池坝

    即今陕西镇巴县西南二百四十里简池镇。清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伊奇冈子

    在今吉林敦化市西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8:“伊奇(细叶松也)冈子,在(敦化)县西,距吉林城东二百十里。山出伊奇松,故名。坚于他松,其根近水,年久成砮石,所谓肃慎氏之砮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