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长城
战国赵武灵王筑。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:“筑长城,自代并阴山下,至高阙为塞。” 据考古工作者实地考察,傍阴山山脉东段大青山南麓迤逦而西,再西北折至阴山西段的狼山内,至石兰计山口 (即高阙) 止。
(1)战国赵肃侯时筑。其位置大致自今河北省武安市西南太行山麓,沿漳河向东南延伸,至磁县南境折向东北,直至肥乡县界。为秦所毁。(2)战国赵武灵王时筑。其位置约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后旗北乌加河北岸,沿阴山东行,直至河北省张家口市附近。后成为秦长城中段部分。
战国赵武灵王筑。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:“筑长城,自代并阴山下,至高阙为塞。” 据考古工作者实地考察,傍阴山山脉东段大青山南麓迤逦而西,再西北折至阴山西段的狼山内,至石兰计山口 (即高阙) 止。
(1)战国赵肃侯时筑。其位置大致自今河北省武安市西南太行山麓,沿漳河向东南延伸,至磁县南境折向东北,直至肥乡县界。为秦所毁。(2)战国赵武灵王时筑。其位置约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后旗北乌加河北岸,沿阴山东行,直至河北省张家口市附近。后成为秦长城中段部分。
在今江西黎川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6建昌府新城县:羊头峰在“县西南八十里,接建宁县界。相近者曰鸟孤峰,尖耸如笔,巍然出于众山之表”。
在今广东湛江市东南大海中。《清一统志·雷州府》:嶎嵂岭“在遂溪县东南一百四十里海中。一名东海岛。广四十里,长七十里,包出白鹆砦之外。中有居民五团,以渔盐为业,为东方巨镇。其北曰东头山,其东曰调鸡门洲。
①即今吉林永吉县西南双河镇。《吉林乡土志》:双河镇“东有倒木河,西有西大河,二川相抱,交会于镇北。自清同治初年,始有人来此领荒开垦,其后住户日益稠密,商贾云集,乃成村落。因命名为双河镇”。②清置,属绥
在今陕西汉中市东。南北朝时戍守要地。《宋书·萧思话传》:元嘉十年(433)二月,“(萧)承之等进黄金,(蒲)早子、(萧)健等退保下桃”。
即今贵州普定县西南绿林乡。清乾隆二十年(1755)设巡司于此。
在今四川邻水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8邻水: 昆楼山 “山岩叠峙,势如楼观。《宋志》:乾德四年,移县治于昆楼镇谓此”。
古国名。西周缪王以赵城封造父,故址在今山西洪洞县北赵城镇西南。赵氏之后,世为晋大夫。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(前403),赵烈侯 (即赵籍) 与韩、魏瓜分晋国,列为诸侯,建都晋阳 (今山西太原市西南)。前3
①三国魏置,为清河郡治。治所在今山东临清市东北。西晋为清河国治。北魏为清河郡治。北齐改贝丘县。②隋开皇六年 (586) 改武城县置,属贝州。治所在今河北清河县城关乡西北十二里。唐咸通元年(860) 移
①即今四川岷江西支流西河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“江原县,郡西,渡大江,滨文井江,去郡一百二十里。”②即今四川邛崃市之邛崃河(南河)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江水“又与文井会,李冰所导也。自笮道与濛溪
即骑田岭。在今湖南郴县、宜章县间。《太平御览》 卷49 引盛弘之 《荆州记》 曰: “黄箱山一名黄岑山,在 (郴县) 东南三十里。其山郴水所出,即是五岭之一,从东第二骑田岭是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