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关山
在今陕西城固县北三十里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 “壻水南历壻乡溪,出山东南流,径通关势南。山高百余丈,上有匈奴城,方五里,浚堑三重。高祖北定三秦,萧何守汉中,欲修北道,通关中,故名为通关势。” 《舆地纪胜》 卷183兴元府: 通关山 “在城固县北壻水之南”。
在今陕西城固县北三十里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 “壻水南历壻乡溪,出山东南流,径通关势南。山高百余丈,上有匈奴城,方五里,浚堑三重。高祖北定三秦,萧何守汉中,欲修北道,通关中,故名为通关势。” 《舆地纪胜》 卷183兴元府: 通关山 “在城固县北壻水之南”。
在今四川江安县东董坝。一说今纳溪县西大渡口镇。《永乐大典》 卷2317 《泸州志》 引宋《江阳谱》: 南井耆有董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2江安县 “江安驿” 条下: “江安驿又六十五里为董坝驿。”
一名谢村镇。即今广西来宾县南五山乡。明设守备驻守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8贵县:五山镇,“《志》云:五山之地,周数百里,界宾州、迁江、武宣、来宾间。山深林密,八砦余孽往往逋逃于此。万历中,浸淫为患。二十二
清雍正二年 (1724) 改凉州卫置,属甘肃省。治所在武威县 (今甘肃武威市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武威、永昌、民勤、天祝、古浪、永登等市县地。1913年废。清雍正二年(1724年)升凉州卫置,治武威县(今
吐蕃置,在今甘肃临潭县北境。《宋史·王韶传》:熙宁六年(1073), “韶图武胜, 使得顺将景思立分兵制敌于南路, 自南甲趋巩令城”。即此。在今甘肃省临潭县境。北宋熙宁六年(1073年)王韶令景思立进
在今河北丰润县东北八十里岩口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1顺天府: 崖儿口山 “其山连列,东断为崖儿口,西为白霫口,有水自崖而入,故名”。山下有崖儿口巡司,明洪武中裁。
元末明玉珍改佛乡洞长官司置,属沿边溪洞军民宣慰司。治所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一百里梅江乡(邑梅场)。明洪武八年(1375)改为邑梅洞长官司。
即今陕西略阳县西北二十四里罝口。《宋史·吴曦传》: 开禧二年 (1206),“金遂陷大散关,曦退屯罝口……金遣吴端持诏书、金印至罝口,封曦蜀王,曦密受之”。即此。
指廉水、让水之合称。即今四川平武县东南、江油市西之平通河 (小江河)。《南史·胡谐之传》: 范柏年为梓潼人,见宋明帝,“帝言次及广州贪泉,因问柏年: ‘卿州复有此水不?’ 答曰: ‘梁州唯有文川、武乡
亦作雁谷。在今青海湟源县西。《后汉书·邓训传》:章和年间,“训因发湟中秦、胡、羌兵四千人,出塞掩击迷唐于写谷”。李贤注:“《东观记》写作雁。”
北周置,属平桑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南江县西南长池场。隋开皇末改为长池县。古县名。北周置,治今四川省南江县西南。属清化郡。隋开皇末改为长池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