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州路
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改通州置,治所在静海县 (今江苏南通市)。领静海、海门二县。辖地相当今南通、海门、启东、通州等市及如东县地。二十一年 (1284) 废通州路,仍为通州。
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升通州置,治静海(今江苏南通市),属河南江北行省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南通、海门、如东、通州等市县地。二十一年复降为州。
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改通州置,治所在静海县 (今江苏南通市)。领静海、海门二县。辖地相当今南通、海门、启东、通州等市及如东县地。二十一年 (1284) 废通州路,仍为通州。
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升通州置,治静海(今江苏南通市),属河南江北行省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南通、海门、如东、通州等市县地。二十一年复降为州。
西晋置,属高兴郡。治所在今广东阳春市西南。后属高凉郡。《寰宇记》 云: 县以漠阳江为名。南朝梁废。古县名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年)置,治今广东省阳春市西南漠阳江西。初属高兴郡,后属高凉郡。南朝梁废。
亦作沈犁郡。西汉元鼎六年(前111)置,治所在莋都县(今四川汉源县东北)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 注:“臣瓒曰:《茂陵书》沈黎郡治笮都,去长安三千三百三十五里,领县二十一。”辖境相当今四川汉源、石棉、荥经、
一名历山。在今安徽和县西北四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48和州:历阳山“在历阳县西北四十里”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皓传》:天玺元年(276),“鄱阳言, 历阳山石文理成字, 凡二十。云:楚九州渚,吴九州都,扬
即今河南开封市东南繁台。汉为吹台。西晋末,乞活居此,俗称乞活台。《水经·渠水注》:“晋世丧乱,乞活凭居,削堕故基,遂成二层,上基犹方四五十步,高一丈余,世谓之乞活台。”
亦作金家楼。在今河南虞城县南。清光绪《虞城县志》 卷16: 同治元年 (1862),“教匪郜守正盘踞商丘金家楼”。即此。在今河南省虞城县南。清咸丰十一年(1861年)郜永清等领导白莲教起义于此。
在今江西宁都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8赣州府宁都县: 排云隘 “在县西南三十里”。
在今广东广州市区南珠江中。清仇池石 《羊城古钞》 卷2: 海珠石 “在越王台南,广袤数十丈,东西二江水环之,虽巨浸稽天不能没。语云: ‘南海有沉水之香,亦有浮水之石’ 谓此也。相传有贾胡持摩尼珠至此,
在今新疆拜城县西北一百六十里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 卷60: 塔尔齐山 “其上多铁。有水焉,南流入于木札拉提河”。
即今福建宁化县东北水茜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宁化县“安远砦”条下:“又北安砦,在县东北七十里。宋绍定六年, 移苦竹砦置于此。今皆废。”
在今湖南花垣县西。清乾隆六十年(1795),石柳邓和石三保领导苗族人民起义军在此击败清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