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通济堰

通济堰

①南朝梁修。在今浙江丽水市西南四十八里堰头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 松阳县: 通济堰,“《志》 云: 萧梁时詹、南二司马始创此堰,宋元祐以后不时修筑,乾道中州守范成大复加茸治,以溉松、遂二县之跷��”。

②亦名远济堰。唐开元中,益州长史章仇兼琼开。在今四川新津、彭山、眉山三县境内。自新津东南二里宝子山引岷江水,南流至眉山县,溉岷江以西农田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彭山县: “有通济大堰一,小堰十,自新津邛江口引渠南下,百二十里至州西南入江,溉田千六百顷。”


又称远济堰。在今四川省新津县西南、彭山县西北。唐开元二十八年(740年)益州长史(一作采访使)章仇兼琼开,自新津县邛江(今南河)口引渠南下,至眉州(治今眉山市)西南入大江,长百二十里,溉眉州、彭山之田千六百顷。五代、元、清相继重修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士林

    ①在今江苏六合县西北竹镇。《梁书·杜崱传》:承圣元年(552),齐将郭元建攻秦郡,王僧辩令杜崱赴援,陈霸先亦来会,“与元建大战于士林”。即此。②即今台湾省台北市北士林区。旧名八芝连,或作八芝兰林、八芝

  • 茹口

    亦作峪口、洳口。即今北京市平谷县西北峪口乡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46三河县图: 北有茹口。清 《畿辅舆地全图》 三河县: 洳口镇在 “县北四十里”。

  • 仁水寨镇

    金置,属禹城县。在今山东禹城市地。古镇名。在今山东省禹城市境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:济南府禹城有仁水寨镇,即此。

  • 象鼻岭

    在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安顺府》: 象鼻岭 “在永宁州 (治今永宁镇) 西废慕役司 (今花江镇) 西北四十里。路出滇黔,必经其下,险峻难登”。清陈鼎 《黔游记》: “象鼻岭两峰壁

  • 却佐溪

    在今云南镇雄县西。《明一统志》卷72芒部军民府:却佐溪“在府西一百五十里。下流入白水江”。

  • 阴县

    西汉置,属南阳郡。治所在今湖北老河口市西北西集街。三国魏属南乡郡。晋属顺阳郡。南朝宋属广平郡。西魏改阴城县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湖北省老河口市西北。属南阳郡。三国魏属南乡郡,西晋太康后属顺阳郡,南朝宋

  • 保山县

    明嘉靖三年 (1524) 置,为永昌府治。治所即今云南保山市。明谢肇淛 《滇略·版略》 保山县: “以治西有太保山名。” 1913年改永昌县,1914年复名保山县,属云南腾越道。1929年直属云南省。

  • 乌云和尔冬吉山

    在今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境。民国徐曦《东三省纪略》卷3:东兴安岭山脉“其西走一支,当塞尔根南,有息灭之火山,曰乌云和尔冬吉。康熙六十年山忽喷火, 日夜震动,声闻数百里,亘一年始息。其喷出之石片、硫磺,近

  • 小别山

    一名甑山。在今湖北汉川县东南,汉水南岸。《左传·定公四年》:吴伐楚,楚子常“乃济汉而陈, 自小别至于大别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汉川县:小别山“县南十里。山形如甑,亦名甑山”。古山名。见“甑山”。或以为

  • 青田溪

    即今浙江省南部小溪。为瓯江最大支流。源出浙江庆元县东北大毛峰,东北流经景宁畲族自治县,于青田县西湖边乡与大溪会合后始称瓯江。《元和志》 卷26处州青田县: “青田溪,在县西南十八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