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衢镇
即今广东龙川县东通衢镇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在广东省龙川县东南部。面积56平方千米。人口2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通衢圩,人口950。驻地古时为龙川对外交通要津,有通衢大道之称,故名。又因古时多梅树,故又名梅城。建国后属县第四区,后为通衢区。1958年属鹤市公社。1960年析置通衢公社,1984年设区,1986年建镇。主产稻、甘薯、大豆、花生等。有塑料、纸袋、石料、农机等厂。有公路北接205国道。
即今广东龙川县东通衢镇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在广东省龙川县东南部。面积56平方千米。人口2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通衢圩,人口950。驻地古时为龙川对外交通要津,有通衢大道之称,故名。又因古时多梅树,故又名梅城。建国后属县第四区,后为通衢区。1958年属鹤市公社。1960年析置通衢公社,1984年设区,1986年建镇。主产稻、甘薯、大豆、花生等。有塑料、纸袋、石料、农机等厂。有公路北接205国道。
元置,治所在今云南文山县。《清一统志·开化府》: 教化三部废长官司 “在今府治 (今文山县)。唐时强现蛮居此,元为强现三部,隶临安宣慰司,明改为长官司。《府志》: 三部: 教化、强现、牙车,三部也。司
①西汉惠帝四年(前191)置,属左冯翊。治所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二里,俗名迎冬城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池阳县注引应劭曰:“在池水之阳。”因名。汉建池阳宫于此。西晋属扶风国。北魏为咸阳郡治。北周建德中废。②
即今云南马关县东南都龙镇。民国《马关县志》 卷1: 都竜街在县东南六十里。为滇越交通要害。壮语 “都” 为坝子,“竜” 为野芭蕉,意即野芭蕉多的坝子。
在今安徽和县西梁山 一带长江中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宋孝建元年 (454),“ (柳) 元景统(王) 玄谟等诸将以讨 (刘) 义宣。癸已,进据梁山洲”。胡三省注: “时梁山江中有洲,玄谟等舟师据之。”
①在今湖南澧县北。为九澧之 一。《楚辞·九歌》: “望涔阳兮极浦。” 即此。《水经·澧水注》:涔水“出西北天门郡界,南流径涔坪屯,屯堨涔水,溉田数千顷,又东南流注于澧水”。②在今陕西南郑县南。《水经·
五代晋天福二年(937)改兴唐府置,治元城、广晋二县(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乡)。后汉乾祐初改名大名府。五代晋天福二年(937年)改兴唐府置,治元城、广晋二县(今河北大名县东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大名、魏
在今江西铅山县东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21信州: 鹅湖,“ 《鄱阳记》 云,山上有湖,多生莲荷,一名荷湖山。今以鹅湖著。按,《旧经》 谓昔有龚氏居山傍,所蓄鹅逸于山,长育成群,复飞而下,因谓之鹅湖”。《
秦始皇三十五年 (前212) 由大将蒙恬主持修建,为关中平原通往河套地区的交通道路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 “三十五年,除道,道九原抵云阳,堑山堙谷,直通之。” 南起云阳县 (今陕西淳化县西北),北至
清置,属独山州。即今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东打略。
明置,属茂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茂州直隶厅》:沙坝安抚司“在州北三十里。……其先于明时,世袭安抚司。本朝顺治九年归附,颁给印信,所辖番民三百二十四户。土司苏氏世袭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