遮盖山
即今内蒙古赤峰市西南六十里洞山。《元一统志》: 遮盖山 “在松州东南二十里。有古寺、石洞石佛”。《清一统志·承德府》: 遮盖山 “在赤峰县,属翁牛特右翼南三十余里。亦名阿圭山。入山十余里,有洞宽不及二丈,高一丈有余。土人称为大碾子洞,中有石佛像。有金皇统三年刘子初撰 《遮盖山灵峰院千佛洞碑》”。
即今内蒙古赤峰市西南六十里洞山。《元一统志》: 遮盖山 “在松州东南二十里。有古寺、石洞石佛”。《清一统志·承德府》: 遮盖山 “在赤峰县,属翁牛特右翼南三十余里。亦名阿圭山。入山十余里,有洞宽不及二丈,高一丈有余。土人称为大碾子洞,中有石佛像。有金皇统三年刘子初撰 《遮盖山灵峰院千佛洞碑》”。
即叶。在今河南叶县南二十八里旧县。《史记·魏世家》:无忌曰,“秦叶阳、昆阳与舞阳邻”。
又作唅口、㟏口。即含山之口。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南。自古有道由今闻喜县东经垣曲县王屋山渡河可达河南,称作唅口道或含山路。《水经·涑水注》:洮水源东出清野山,“其水东径大岭下,西流出谓之唅口”
明景泰三年 (1452) 调置紫荆关城内,属大宁都司。治所在今河北易县西北紫荆关镇。
西汉置,属上党郡。治所即今山西沁源县。西晋废。
元置,属播州军民安抚司。治所即今贵州遵义县北泗渡镇。元置,治今贵州省遵义市北泗渡镇。属播州宣慰司。后废。
本飞井坞。北宋政和七年(1117)赐名,属镇戎军。在今宁夏彭阳县北。金属镇戎州,后废。
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为西利州治。治所即今云南永仁县。贞观十一年 (637) 为微州治。天宝后废。古县名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,治今云南省永仁县,属姚州。天宝末年废。
当在今甘肃镇原县境。《晋书·苻登载记》: 东晋太元十三年 (388),“登率众下陇入朝那,姚苌据武都相持,累战互有胜负”。《通鉴》 卷107胡三省注: “此武都亦当在安定界。《五代志》: 朝那县,西魏
清置,即今贵州福泉县南二十里马场坪镇。
在今湖南常宁县西北三里。唐开元九年(721) 新宁县由麻州徙治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