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地州
明洪武元年(1368)改地州置,属庆远府。治所在今广西南丹县西南吾隘乡那地村。民国初属广西田南道。1928年直属广西省。1931年废入南丹县。
北宋崇宁五年(1106年)置那、地二州,属宜州羁縻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废那州入地州,又改地州为那地州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西南那地。辖境相当今南丹县西南地及东兰县东北部分。1931年废入南丹县。
明洪武元年(1368)改地州置,属庆远府。治所在今广西南丹县西南吾隘乡那地村。民国初属广西田南道。1928年直属广西省。1931年废入南丹县。
北宋崇宁五年(1106年)置那、地二州,属宜州羁縻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废那州入地州,又改地州为那地州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西南那地。辖境相当今南丹县西南地及东兰县东北部分。1931年废入南丹县。
清康熙十年(1671)置,在今贵州普安县东江西坡镇。
又名大阳。在今河南三门峡市区。春秋时为虢国都。《左传》:僖公五年(前655),“八月甲午,晋侯围上阳”。杜注:“上阳,虢国都。在弘农陕县东南。”古邑名。在今河南省陕县东李家窑村。西周、春秋曾为北虢都城
在今湖北武当山镇西南二十二里,东北距紫霄宫三里。唐以后历代均有营建,元末被毁。明永乐十一年 (1413) 重建,殿宇六百四十余间,多毁于清末。现存建筑以天乙真庆宫最为完整,有南天门、碑亭等建筑及元君殿
唐天祐二年 (905) 改成德军置,治所在恒州 (今河北正定县)。五代唐复名成德军。
在今湖北宜昌县西北南津关。明置巡司于此。《方舆纪在》 卷78夷陵州: 南津口 “在州北二十里。当三峡之口。相传汉昭烈尝据守此津之南,故名”。
唐末改黄安县置,属剑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剑阁县南一百二十里王河镇。宋作普成县。元至元二十年 (1283) 废入普安县。
唐置,治所在今越南永富省三岛山。唐末废。古县名。唐置,治今越南永福省三岛山。属安南都护府。唐末废。
三国魏嘉平二年 (250) 刘靖主持修建,在今北京市西石景山区永定河上,引水入车箱渠东注高梁河。 《水经·鲍邱水注》: 高梁水 “首受㶟水于戾陵堰,水北有梁山,山有燕刺王旦之陵,故以戾陵
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东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曲请府》:冷水塘“在寻甸州东五里。俗名矣部乌泉,发源七里桥,分二派入车翁江”。
北宋置,属永州。即今湖南永州市东北福田乡。熙宁六年 (1073) 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