邻州
治所在邻山县(今四川大竹县东南)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作“隣州”。
亦作潾州。南朝梁大同三年(537)置。治所在邻山县(今四川大竹县东南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大竹、邻水等县地。西魏废帝时改为邻山郡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唐武德元年(618)复置, 八年(625)废。
又作潾州。南朝梁大同三年(537年)置,治邻山县(今四川大竹县东南)。辖境约相当今潜水以东、长江以西、巴水东北一带。西魏废帝时改为邻山郡。隋开皇初废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复置邻州,八年废。
治所在邻山县(今四川大竹县东南)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作“隣州”。
亦作潾州。南朝梁大同三年(537)置。治所在邻山县(今四川大竹县东南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大竹、邻水等县地。西魏废帝时改为邻山郡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唐武德元年(618)复置, 八年(625)废。
又作潾州。南朝梁大同三年(537年)置,治邻山县(今四川大竹县东南)。辖境约相当今潜水以东、长江以西、巴水东北一带。西魏废帝时改为邻山郡。隋开皇初废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复置邻州,八年废。
一作春河。即今河南潢川县东春河。《水经·淮水注》:诏虞水“出南山,东北流,径诏虞亭东,而北入淠水(今白露河)”。
在今四川康定县西北八十里。为大雪山系,山峰海拔4962米。因不甚高,为进藏要道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4:“折多过山, 山虽长, 不甚峻。产大黄,药气薰蒸,过者多喘。秋冬积雪㳽漫。”在四川
在今广西来宾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9来宾县:白马溪“在县西南二十余里,下流亦入大江(红水河)”。
即高鱼。在今山东郓城县北。《旧五代史·梁书 · 太祖纪一》: 乾宁二年 (895),“遣朱友恭帅师复伐兖,遂堑而围之。未几,朱瑄自郓率步骑援粮入于兖,友恭设伏以败之,尽夺其饷于高吴”。
一名雁飞山。在今四川开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9开县: 厓飞山,“ 《志》 云: 在县东北百四十里。岩势高悬,如飞鸟然”。
在今辽宁朝阳县西南。大凌河支流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朝阳府朝阳县: “大凌河自建昌入,合南土河,径西平房西,左合卑克努河。”
北宋置,属金水县。在今四川金堂县东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64怀安军:三节镇“在金堂县七十里。父老相传,以为其地接三界首之间,故名。谓东接潼州铜山县界,南接简州阳安县界,西接本军本县界”。
唐铸钱地。在今山西翼城县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绛州翼城县有铜源钱坊。《清一统志·平阳府》: 蜀山 “在翼城北三十里,相传旧铸钱处,唐铜源监置此”。唐置钱坊,在今山西省翼城县东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
即都江堰。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岷江中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“江水又历都安县。……李冰作大堰于此,壅江作塴,塴有左右口,谓之湔塴,江入郫江、检江以行舟。《益州记》 曰: 江至都安堰其右,检其左,其正流遂东
①即今浙江海盐县东南海中之白塔岛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1海盐县“秦驻山”条:白塔山“在县东南二十里海中,山有白塔”。故名。昔海舟多泊于此。②在今福建建阳市西北,跨福建武夷山、邵武、建阳及江西铅山四县市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