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郇州

郇州

唐武德元年 (618) 置,治所在郿县 (今陕西眉县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眉县地。三年 (620)废。


唐武德元年(618年)置,治斜谷城(今陕西眉县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省眉县一带。三年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冷丘县

    西晋置,属建宁郡。治所在今云南富源县南。南朝宋废。

  • 春秋卫邑。在今河南清丰县北。《诗经·邶风·泉水》:“出宿于干,饮饯于言。”朱右曾《诗地理征》以为今清丰县北十里有聂城。即其地。

  • 浈阳峡

    一名皋石山。在今广东英德市南十五里。《艺文类聚》 卷6引王韶之 《始兴记》: “梁、鲜二水口下流有浈阳峡,长二十余里。山岭纡郁,丛流曲勃。” 《水经· 溱水注》: “溱水又西南,历皋口、太尉二山之间,

  • 黄埭镇

    即今江苏吴县西北约三十里黄埭镇。相传埭为黄歇所筑,故名黄埭,镇以埭名。清时有把总驻守。在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西部,北濒漕湖,南临裴家圩、黄埭荡。面积51平方千米。人口4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黄埭,人口63

  • 七溪岭

    即今江西宁冈县东北七溪岭。《清一统志·吉安府一》:七溪岭“在永宁县(治今新城镇)北十里。长二十余里。两山夹峙,险峻如阨吭。林木交荫,有泉流萦绕,为七溪三十六涧”。其东北方即龙源口。1928年6月,中国

  • 珠湖

    有南北二湖。南珠湖在今江西波阳县西南,北珠湖在波阳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饶州府鄱阳县: 珠湖 “在府城西南。余干县境之水皆会流于此。又乐平、浮梁之水亦皆来会,绕郡城,由饶河口入鄱阳湖。《志》 云

  • 中城

    春秋鲁邑,在今江苏沭阳县西北。《春秋》:成公九年(前582),“城中城”。古邑名。春秋鲁邑。在今江苏省沭阳县西北。《左传》成公九年(前582年):“城中城。”即此。

  • 十方普觉寺

    俗称卧佛寺。在今北京市西北西山支脉寿安山南麓。建于唐贞观年间,初名兜率寺。元延祐七年(1320)扩建,改名昭孝寺,后亦称洪庆寺。明宣德、正统年间重修,改称寿安寺。崇祯年间又改名永安寺。清雍正十二年(1

  • 小铜梁山

    亦名铜梁山。在今四川铜梁县西北。《元和志》卷33铜梁县:“以小铜梁山为名。”《清一统志·重庆府一》:小铜梁山“在铜梁县西北六十里。《元和志》:铜梁县取山为名”。

  • 绛水

    ①在今山西曲沃县南。《水经·浍水注》:“ (绛) 水出绛山东,寒泉奋涌,扬波北注,悬流奔壑,一十许丈。青崖若点黛,素湍如委练,望之极为奇观矣。其水西北流注于浍。”②在今山西屯留县西南。《水经·浊漳水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