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

春秋时鲁邑。有二: (1) 在今山东郓城县东十六里。亦称西郓。《春秋》: 成公四年 (前 587),“冬,城郓”。《左传》: 成公十六年 (前575),“九月,晋人执季文子于苕丘。公还,待于郓”。杜注:“郓,鲁西邑。东郡廪丘县东有郓城。” (2) 在今山东沂水县东北。《春秋》: 文公十二年 (前615),“季孙行父帅师城诸及郓”。又,成公九年 (前582),“楚公子婴齐帅师伐莒。庚申,莒溃。楚人入郓”。鲁襄公十二年 (前561),“莒人伐我东鄙,围台。季孙宿帅师救台,遂入郓”。《左传》: 昭公元年 (前541),“季武子伐莒,取郓”。皆此。故 《左传》 称: “莒、鲁争郓,为日久矣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23沂水县下引《十三州志》 说: “有东、西二郓。鲁昭公所居者为西郓,在兖州东平郡是也; 莒与鲁所争为东郓,即此县是也。”


古邑名。春秋鲁邑,其地有二:一在今山东省沂水县北。鲁文公十一年(前616年),季孙行文率军所筑。鲁、莒屡次争夺,后属莒,称东郓;一在今山东省郓城县东。鲁成公三年(前588年)鲁成公所筑,称西郓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水浦砦

    北宋置,属辰州。在今湖南沅陵县东北。熙宁七年(1074)废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沅陵县“会溪镇砦”条下:“《志》云,府东百八十里有浦寨,即宋初所置水浦寨也。”

  • 共水

    又名恭水。即今山西芮城县东北三十里恭水涧。源出甘枣山,南流入黄河。《山海经·中山经》:“甘枣之山,共水出焉,而西流注于河。”

  • 渑池山

    即白石山。又名广阳山。在今河南渑池县东北二十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5渑池县: 广阳山 “亦名渑池山”。

  • 承乡镇

    在今江西会昌县北八十里。明置巡司于此。清乾隆三十年 (1765) 裁。古镇名。在今江西省会昌县北。明宣德年间置巡检司于此。

  • 谢家湾

    即今陕西镇安县治。明天顺七年 (1463)镇安县由野猪坪迁治于此。集镇名。在湖北省谷城县西部、谢湾河西岸。属五山镇。人口1800。为县西部农副产品集散地。有果酒、造纸、砖瓦、农机、制茶等厂。襄渝铁路、

  • 砚丘

    在今河南淮阳县东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10宛丘县: “砚丘,在县东南四十里。高五丈。古老传云:楚王灭陈,于此燕会军土,遂名醼丘。后人语讹为砚丘。”

  • 紫陵县

    ①北周改华陵县置,属监利郡。治所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江陵县故城东。隋属南郡。唐初废。②唐武德三年 (620) 置,属怀州。治所在今河南沁阳市西北三十二里紫陵镇。四年 (621)废。古县名。北周置,治今

  • 石船镇

    北宋置,属潾山县。即今四川大竹县东北七十里石桥铺镇。在重庆市渝北区中部。面积75.5平方千米。人口4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石船场,人口 2920。清康熙年间建场,以场侧一船形巨石得名。1929年置石船镇

  • 即墨营

    在今山东即墨市北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6即墨县:“《志》云,旧置营于县南七十里金家岭寨。宣德八年移置于此。营城周四里,为登莱三营之一。”

  • 龙仙墟

    即今广东翁源县。清同治《广东图说》卷20翁源县:龙仙铺在“城东北一百里。……往来大道,有龙仙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