郯郡
楚、汉之际称东海郡为郯郡,治所在郯县(今山东郯城县北)。西汉复为东海郡。东魏武定八年(550) 复为郯郡,属东徐州。隋开皇初废。
楚汉之际改东海郡置,治郯县(今山东郯城县北)。西汉复旧。东魏武定八年(550年)复改郯郡。隋开皇初废。
楚、汉之际称东海郡为郯郡,治所在郯县(今山东郯城县北)。西汉复为东海郡。东魏武定八年(550) 复为郯郡,属东徐州。隋开皇初废。
楚汉之际改东海郡置,治郯县(今山东郯城县北)。西汉复旧。东魏武定八年(550年)复改郯郡。隋开皇初废。
今青海乐都县东瞿昙河(岗子沟)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湟水“东流,右合来谷、乞斤二水”。
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北二十四里土岗上。西邻古蒲州城址,东连西厢村。始建于唐武则天时期。《清一统志·蒲州府》: 普救寺 “在永济县东五里。唐释道积修建,十年乃成。本名西永清院。五代时改今名。高爽华博,东临郡
隋开皇十三年(593)改蒙山县置,属邛州。治所即今四川名山县。《元和志》卷32名山县:“因县西北名山为名。”大业初属临邛郡。唐属雅州。明洪武十年(1377)废入雅州,十三年(1380)复置。清属雅州府
亦名龙扶速山。在今四川岳池县东四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65广安军: 速山“在岳池县东四十里。按 《唐地理志》: 果州南充郡岳池县有龙扶速山,即此山也”。
又名丹阳洲。在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丹洲镇西融江中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9怀远县“武牢山”条:“《志》云:今县治(今丹洲镇),即故丹阳镇,有丹阳洲。”民国《三江县志》卷1:丹洲“在县南。与融邑接界处,
①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北。《晋书·魏浚传》:“永嘉末,与流人数百家东保河阴之硖石。” 《魏书·孝庄纪》: 永安二年 (529),“秋七月戊辰,都督尒朱兆、贺拔胜从硖石夜济,破颢子冠受及安丰延明军,元颢败走
在今河北井陉县城关镇东南南、北秀林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井陉县:秀林城“在县(今城关镇)东南十五里。《城邑考》:后魏贼杜洛周、葛荣遣其党王秀林筑此城,因名”。在今河北省井陉县秀林镇北秀林村一带。清苏彭
在今河北望都县城内。《水经·滱水注》:“《帝王世纪》曰:尧母庆都所居,故县目曰望都。张晏曰:尧山在北,尧母庆都山在南,登尧山见都山,故望都县以为名也。”
即今山西忻州市北十里堠。清光绪《忻州直隶州志》卷13:十里堠“距城十里”。
即今江西余干县南二十里大溪乡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12:余干县西南有大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