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畿道
唐开元二十一年 (733) 分河东道东都附近地区置,故名。治所在洛阳 (今河南洛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获嘉、原阳、中牟、叶县以西,崤山、熊耳山以东,伏牛山以北和山西中条山以南地区。乾元元年 (758) 废。
唐开元二十一年(733年)置,治洛阳(今河南洛阳市)。因位于河南东都道附近,因以为名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洛宁、渑池二县以东,巩义、新密二市及襄城县以西,嵩县、鲁山、叶县以北,济源、孟州二市以南地区。乾元元年(758年)废。
唐开元二十一年 (733) 分河东道东都附近地区置,故名。治所在洛阳 (今河南洛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获嘉、原阳、中牟、叶县以西,崤山、熊耳山以东,伏牛山以北和山西中条山以南地区。乾元元年 (758) 废。
唐开元二十一年(733年)置,治洛阳(今河南洛阳市)。因位于河南东都道附近,因以为名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洛宁、渑池二县以东,巩义、新密二市及襄城县以西,嵩县、鲁山、叶县以北,济源、孟州二市以南地区。乾元元年(758年)废。
清雍正元年(1723)避世宗胤禛讳,改真定县置,为正定府治。治所即今河北正定县。民国初属直隶保定道,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在河北省西部偏南。属石家庄市。面积468平方千米。人口43.5万。辖4镇、5乡
亦作吐浑。原为鲜卑的一支,游牧于今辽宁凌海市西北。西晋末(4世纪初),首领吐谷浑率所部西徙至甘肃、青海间。其孙叶延始以吐谷浑为国名。魏、周之际, 传至夸吕, 自号可汗, 都伏俟城(今青海共和县西北,青
即今四川沐川县。清乾隆《屏山县志》卷1:沐川乡在“县西北二百六十里。有沐川场”。
清雍正七年十二月(1730年1月)置,属都匀府。治所在今贵州丹寨县东十里老八寨,据民国《贵州通志》“建置志·城池” 载:八寨厅城“因附近有苗寨八环绕,即以名之”。乾隆十二年(1747)迁今八寨县。19
在今吉林通榆县东南青龙泡屯。清光三十年 (1904) 初置开通县于此。民国徐曦 《东三省纪略》 卷2: “开通县原治哈拉乌苏,是年十月移治七井子。” 即此。
①在今浙江武义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金华府一》:书台山“在武义县西三里。相传唐舒元舆读书于此”。②在今四川资阳市南。《清一统志·资州》:书台山“在资阳县南五里。相传汉王褒读书处”。
在今湖南汨罗市东南。即古汨罗戍。后为归义驿。
在今山东聊城市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太元十一年 (386),吴深据清河以叛,慕容垂攻拔其垒。深单马走,“垂进屯聊城之蓬关陂”,即此。
在今四川康定县西南甲根坝乡。清康熙四十年 (1701) 置呷哪工弄土百户。
又名梧桐湖。在今安徽淮北市东北梧桐村附近。《水经·睢水注》: “睢水又左合白沟水,水上承梧桐陂,陂侧有梧桐山。” 会贞按: “梧桐陂在梧桐山侧,则陂盖取山为名。”